“是不是飲食習慣方面,也會有所不同?”
“例如青青蟲。”
“有些個體,它就是不想進化。”
“它寧可吐絲百年,直至死亡。”
“它就是不化繭成蝶。”
“這種個體差異,導致了它們完全不同的,生活習慣與生存環境差異。”
“讓我們站在,御獸的角度來看。”
“為什麼,它們不願意進化?”
“你的一個個同類都化繭成蝶了,它們能飛得更高,吃得更好,生存環境也更為安全。”
“這些明面上的收益,難道你們會看不到嗎?”
“很顯然,是看得到的對吧?”
“明明知道這樣會活得更好,自己也有能力變成這樣。”
“那麼,它們為什麼仍然選擇不進化?”
“是生活過得太如意了,想找點罪受嗎?”
“還是喜歡被獵食者追殺?喜歡這種生死一線間的刺激?”
“顯然,都不是吧?”
“還記得我之前所說過的嗎?”
“無論是哪種進化方式,其目的都是為了在現有的環境當中,讓自己生存得更好。”
“讓我們把自己固有的思維放開。”
“你們說有沒有那麼一種可能。”
“御獸本身,是知道自己的生存方式,會導致自己走向什麼樣進化方向。”
“但是迫於生存的壓力,所以它們進化的那些個體,都是迫於無奈向環境所妥協的呢?”
聽到段水流的話,講臺下一片譁然。
而段水流並沒有制止,需要給他們一點時間,讓這些孩子們去理解去思考。
待到幾分鐘之後,終於稍微安靜下來了,段水流才繼續開口說道。
“我知道這打破了你們長久以來,課本上所學習的知識,構建出來的固有認知。”
“但是你們仔細想一想。”
“你們自己培育御獸的時候。”
“有沒有出現過餵食的資源,御獸一開始壓根就不吃的情況?”
“這便是御獸本能的在拒絕。”
“而在你們這些御獸師的壓力之下,或是因為它們缺乏身體成長,所必要的營養,無奈之下才向你們所妥協的呢?”
“由於現在,我手裡的資料還不好跟你們說,我依舊拿王啟同學的烈焰虎進行舉例好了。”
“烈焰虎這個種族的野外種群裡。”
“部分個體是喜歡吃肉,而部分個體,是喜歡進食富含火屬效能力的礦石的。”
“喜歡食肉的那部分個體,選擇了遊獵,向著大山外走去,狩獵各種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