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李野的幾個點子,本來預計兩天後啟程返回的隊伍,又在日光城耽擱了兩天。
一分廠的職工和烈士親屬,都紛紛到布達拉宮前面排著隊拍一張映象倒影,
而楊玉民和他的同事們,則需要給多個單位拍攝一系列“我是誰、我在哪兒、我要幹什麼”的鏡頭。
宣傳部要拍,醫療隊要拍,文化系統、風華服裝等等部門的人都要拍
雖然大家還有幾千公里的路要走,但是這次掃墓活動的終點就是日光城,
所以參加行動的各個單位已經是“圓滿完成任務”,用一個日光城的漂亮的鏡頭給此行劃上圓滿的句號,得到了大家強烈的贊同和重視。
於是這就熱鬧了,很多人沒有出鏡經驗,一拍攝就緊張,磕磕絆絆的非常不自然,
但是他們的單位都非常執著,把這些拍攝當成“大事”來對待,必須要拍到完美,到最後把攝影師和這些非專業演員折騰的疲憊不堪。
但是略懂攝影的“總策劃”李野,卻沒有拍。
楊玉民都無奈的問李野:“你不能總是不爭不搶呀!等到宣傳片拍出來,別人都風光無限,你卻默默無聞這對你不公平。”
李野微笑著搖頭道:“你想歪了,我只是還沒想出適合我的臺詞而已,以後還有機會的,不著急。”
“.”
李野確實沒有想好自己的臺詞。
我是誰?我在哪兒?我要幹什麼?
這三個問題的答案,在他穿越之後是一直在變化的。
剛開始是賺點小錢,把小媳婦兒娶到手,美美的就能過上一輩子。
而到了現在,李野對未來的慾望也越來越“高遠”,甚至到了不能隨便說出口的地步,因為說出來之後別人會以為他是瘋子。
所以還是不說的好。
但是楊玉民好像誤會了李野的意思,以為李野是認為以後還有第二次、第三次的掃墓活動。
楊玉民沉默的看了李野片刻,才嘆聲說道:“以後的機會,未必能如你所願的,這種活動,第一次的影響力最大,也能得到最多的支援,以後就說不準了”
李野微微皺眉,問道:“你是說,我們這一次的表現,不能讓人滿意?”
楊玉民道:“不是,這次我們的表現上面非常滿意,但考慮到安全因素,獅泉河和康西瓦那邊短時間內去不了了.”
“唉”
李野微微一愣,悵然嘆息。
因為幾個大的烈士陵園分佈非常分散,距離非常遙遠,就比如獅泉河和康西瓦,距離日光城幾千公里,所以不在這一次的掃墓活動之中,
本來李野是有第二次掃墓計劃的,但是聽楊玉民的話音,很可能要無限期擱置了。
到現在還有幾個人在醫院裡沒出來呢!那麼要去更遠的獅泉河和康西瓦,一路上會發生什麼事情?誰敢擔這個責任?
而就以現在的交通條件,再加上沿途的惡劣環境,如果不是有大規模的集體活動,單憑個人幾乎是無法去給親人掃墓的。
所以有些事情註定了不會完美,註定了會留下遺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