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對裝置的攻略將作為軍備關卡的重要主線任務。
重寫母機程式的滲透用武器、癱瘓母機的電磁脈衝武器,以及預防己方母機被滲透被癱瘓的措施,將成為軍備關卡中重要的通關條件。
在大空間的雙方攻略戰中,就如同戰旗遊戲,一旦一方的進攻戰術有效,對方的大範圍子機序列都會轉而成為己方的戰鬥力。
……
在宇宙空間中,所有的飛行單位,都會成為活靶子。
只要釋放密集型的追蹤電磁脈衝武器,飛行單位就直接會癱瘓,成為地面子機序列自我複製用的原料。
電磁脈衝武器被電磁脈衝武器先行擊中,也會癱瘓,這就讓飛行單位和遠距離武器受到了巨大的限制。
在不以殺傷自然人為目標的戰鬥中,預設軍備規劃定位在陣地戰。
……
喬淑姝很好奇,現代戰爭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的衍化。
就彷彿回到了幾百年前,方陣步槍兵填彈對射的年代一樣。
不過,按照關卡一步步的推進是她現在僅能做的事情了。
瞭解各種裝置的原理,在節點選擇自己付出精力研究的方向,進入下一階段。
————————
——————
才一晚上,何尚卿就收到了有趣的通報。
基地的第三伺服器,那些人格副本們,只用了一晚上就對新型裝置的設計需求提出了大量的設計場景需求。
一個,是對電磁脈衝武器的升級需求,迴歸最原始的壓力觸發啟動場景,只要求體積無限縮小,小到支援風力可承託的範圍。
這個要求聽起來好像無所謂,但是如果真的在星球表面使用這種武器,等於是封鎖了這個星球大氣層內所有的電子科技產品。
所有攜帶電子裝置的飛行單位都會被迫自由落體。
需要精準計算的運載火箭升空過程,也會淪為笑話,一段噴射結束沒有人工透過純機械工具介入就徹底結束了,飛到哪就在哪開始自由落體。
如果這種武器在地球表面大量釋放,可以讓地球如今的科技狀態直接回到第一次工業革新前後。
手機手機不能用,靠電路板的汽車汽車打不著火。
第二個方面要求,明顯是結合了第一方面實現後的措施,要求子母機新增更適合地下鑽行的結構。
是,是要地下鑽行,如果大氣層被自己封鎖了,還留在地面上形同自殺了。
第二個方面的要求還有一個補充要求,子機實現模擬神經網路的連結形式。
這個補充要求的內容,讓何尚卿眼前一亮,這正說到他現在關心的點上。
外骨骼放棄充氣部件進行結構支撐,改用硬質材料依靠磁力進行連結。
他剛剛將外骨骼腰部以下結構改為自走車設計,重力、風力提供初始動能,之後依靠穿戴人體的自重和外骨骼結構實現重心傾斜的移動。
也就是人只需要前傾身體,整個外骨骼就會自動帶著人的雙腿前行。
如果碰到上坡的坡度超過65°……
直接啟用上坡用的外掛裝置,否則就需要穿戴人用自己的體能帶著外骨骼爬了。
如果外骨骼只負責能源和連結實現結構,動能轉化外掛搭配主機和外骨骼就可以實現外骨骼的最低配置了。
何尚卿對簡報的內容給出了反饋,預計原型圖可以在72小時後完成。
————————
——————
王景霖坐在指導室裡,看著牆面上的軍備關卡開放之後的第一天的反饋。
久久不能挪開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