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另一局中的喬淑姝也在做同樣的事,繼續度量整個空間。
第三線、四線、五線,喬淑姝的所有資源都用來度量打擂的空間。
所有的指導助理只可以旁觀,查驗對局資料,但是已經失去了第一、二伺服器觀察員能夠查驗喬淑姝同步思路的規則了。
畢竟在第三伺服器,所競爭的資源已經能夠影響到自然人本身。
……
這並不是所有人憑藉大義就可以輕鬆克服的誘惑。
有些人有自己的抱負,自己的家庭,有些人的家庭大一些,還會揹負大家庭的抱負。
所以,不論是指導還是指導助理,都只能旁觀,結合第一、二伺服器的表現推測,喚出約談。
這些也都在阿福的監管下,隨時可以被中止。
也幸好阿福是這麼個個性,走到哪都不怎麼慣著戴文,否則戴文在基地的日子,肯定十分的不習慣。
這些條款都是所有指導一起公開投票決定的,不存在不記名,人人許可權相等。
————————
——————
外骨骼可以自己行動。
這是一定的,如果沒有自行支撐的結構,如何支撐穿戴的人。
如果沒有自己行動的機制,如何讓穿戴者省力。
就跟所有一百多年前的科幻小說描述的一樣。
外骨骼的出現,會讓人的肌肉鍛鍊進一步下降,但是有一點區別。
骨架的尺寸,決定了內臟的尺寸。
內臟的尺寸決定了內臟對肌肉群的需求。
什麼需求?
有多少內臟丟入血液迴圈系統的物質需要肌肉系統消耗。
肌肉群反向輸入血液的營養物質需要內臟每天消耗多少。
不提營養支援了多少創造,也不提營創造物中有多少比例是排洩物。
消耗的結果是否無限趨於平衡才是最關鍵的。
所以,外骨骼中,早就有了骨架監控的系統,監控的除了之前所說的對內臟的度量,更多的是等待骨骼出現縮小的契機時及時提供助力。
人的肌肉質量減少,生活必須的運動量維持不變的情況下,脂肪也會減少。
降低的肌肉和脂肪質量,就會減少對內臟的負擔,內臟器官在攝入營養種類、質量調節默契的情況下,就會開始縮減自身的體積。
這個時候就會需要骨架出現相應的變化,以維持對內臟位置的精準承託。
這個時候,熱量和正確的壓力方向缺一不可。
很多人都覺得人的基因在出生後不會改變,但是,就跟所謂的肥胖基因一樣,在小範圍的圈層中,基因時時變化才是被預設的常識。
基因是記錄當下我們機體效能的同步繪本,並非是不變的。
比如說,一個努力鑽研了一生製作蛋糕技藝的廚師,在一次徹底的世界觀洗腦的衝擊下,突然之間發現,管理整個世界的物理法則,和製作蛋糕完全是一回事,處處都透著相似的選擇和理由。
然後,這位生活自理能力堪稱殘廢的蛋糕大師,轉而擁有了研究物理學的天賦。
此刻,他基因的變化還是很少的,但是等他真的把物理學研究到足夠深時,他的基因就已經記錄下他此時此刻的變化了,因為身體真真正正強制自己需要這樣運轉。
這個時候,他去用克隆的方式重塑一個嬰孩自己也好,和自己妻子再次造人也好,捐出遺傳物質為陌生夫婦造子也好,他提供的基因就會讓這個孩子擁有適合學習物理學的能力。
這個孩子就會在建立世界觀之初,輕易的獲得一位蛋糕師父的孩子不可能收穫的物理現象資訊量。
而這些不會成天宣之於口的資訊量接觸到了系統的物理學習需求,就會展現出強大的學習能力,創造出的學習成果也會是巨大的。
如果這位蛋糕師父對物理學的研究純屬隱私,沒有人知道,這個孩子的評估就會出現“一點都不像他爸”這類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