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慶五年,二月,帝巡幸東都洛陽。
辛巳,至幷州。
夏,四月,癸巳,至東都。
唐朝的幷州,乃是李唐起家之太原。
這裡也是大唐重要的兵源所在。
顯慶五年,剛生擒都曼,獻俘於洛陽的蘇定方隨李治巡幸太原。
這是蘇大為暗中籌謀之計,藉著李治巡幸的機會,暗中調兵遣將,以圖瞞天過海。
建立東都洛陽時,李治便有甩開關隴門閥貴族,另立爐灶的意圖在裡面。
但直到此次,才真正體現出立東都的價值。
之前無論是倭國細作,又或者高句麗、百濟的情報,皆重點盯在長安上。
待李治帶著蘇定方並文武群臣出長安後,這些敵國情報機構忽然發現,自己想要知道李治的行蹤,還有唐軍動向,變得十分困難。
待到他們得知蘇定方被任命為神丘道行軍大總管,率左驍衛將軍劉伯英等水陸大軍,十萬人征討百濟的情報後。
已是數月之後。
算算時間,已經被蘇大為的都察寺,借李治巡幸之事,完美的打了一個時間差。
幾乎在同一時間,大唐西北再次傳來動盪。
李治遂以定襄都督阿史德樞賓、左武侯將軍延陀梯真、居延州都督李合珠併為冷岍道行軍總管,各將所部兵以討叛奚。
更以樞賓等為沙磚道行軍總管,以討契丹。
是年十二月,薛仁貴與辛文陵在黑山擊敗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
此戰之後,薛仁貴因功拜左武侯將軍,封河東縣男。
同年八月,吐蕃復攻吐谷渾,大唐此時在西線力有不支,最擅長打硬仗的蘇定方不在西北,不得不戰略收縮。
吐蕃因此大量侵佔吐谷渾的土地,逼得吐谷渾王族不得不向大唐內遷。
話分兩頭。
六月,大唐皇帝李治尚在東都巡幸。
蘇定方悄然率軍東出,唐軍還在路上的時刻。
蘇大為,已經踏上了百濟的土地。
站在海邊,鼻中嗅著海水特有的鹹腥味,耳中聽到各種海鳥的鳴叫聲。
狂風吹起巨浪,捲起千堆雪。
無數雪白的浪花泡沫,拍打在蘇大為腳下的礁石上,然而他卻像是石像一般,一動不動。
這裡,就是李大勇生前作戰的戰場。
他最後的榮光,他的隕落,也是在百濟戰場上。
所以我來了。
“走。”
蘇大為吐出一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