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著身邊沉默的同伴,向著百濟縱深潛去。
唐軍在三韓之地苦心經營二十餘載。
隨著李大勇的加入,迅速建立起一張高效的情報網。
這些年,為大唐源源不斷的提供著情報。
令遠在千里之外的長安,令大唐皇帝李治,能清楚的知道,在這片土地上正發生著什麼。
如今,隨著李大勇的殞落。
大唐的情報網徹底被摧毀,大唐彷彿突然之間,由一個耳清目明的人,變成了瞎子和聾子。
蘇大為來此,既為報仇,找到設計殺害李大勇的兇手,討還血債,以牙還牙。
亦身肩重建大唐在此的情報網路,為後續奔赴戰場的蘇定方等唐軍,提供情報支援的重任。
是的,任務很重。
但無論多重,他都不在乎。
正如他所說的,義之所向,百死不悔。
李大勇之恩情,他願意用性命來還。
這就是意氣。
……
百濟,是扶余人公元前三世紀,南下朝鮮半島西南,所建立的國家。
國中有八大姓氏,分別為:沙氏、燕氏、劦氏、解氏、真氏、國氏、木氏、苩氏。
百濟乃是高句麗創始者,朱蒙第三子溫祚所建立。
上層統治者,皆為扶余人。
高句麗的扶余種佔領此地後,統治原本居住於此的馬韓部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據傳倭國天皇血脈,亦是從百濟飄洋過去的扶余種。
所以天皇一族,一直與百濟有某種說不清的聯絡。
百濟國的範圍在半島西南部,與高句麗接壤,東與新羅為鄰。
高句麗的地盤,大致相當於後世朝鮮,並擁有部份東北地區。
而百濟與新羅,則大致相當於後世的韓國,一分為二。
一座異常華美的香爐,立於殿中。
有半人高。
色為金銅,香爐頂部紋飾以精巧的蓮花造型。
爐身花紋輝粕而美麗,充滿異域情調。
在殿上供桌的位置,立著一尊華美的佛象。
既華麗,且優雅。
面上笑容淺淡,在香爐的煙氣中,這分微笑,也變得越發神秘起來。
從佛象來看,眼下的環境,當是一座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