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因此,顧雪婷下定決心。
要為這些孩子帶來知識和希望。
日子一天天過去,轉眼間已是三年,兩個最早同行的志願者已經離開了。
也有些新的志願者過來。
不過除了志願者之外,顧雪婷還認識了一個人。
周元。
他比顧雪婷小一歲,今年32,上面調過來的基層幹部。
不帥,一米七二的個子,只比顧雪婷稍微高一點。
和顧雪婷支援教育不同,作為基層幹部,他每日穿梭於大街小巷,為解決民眾的問題而奔波忙碌。
長期在山區的生活,又不太注意防曬、保護,讓他的面板十分黝黑。
他和顧雪婷的第一次見面,是山區的一次拓林活動中。
顧雪婷明亮的眼神和甜美的笑容,瞬間就吸引了周元的目光,從那以後,周元總是不自覺地關注著她。
當顧雪婷在支教中遇到難題時,周元總是及時出現,耐心地為她解答,給予她支援和鼓勵。
在生活中,周元也對顧雪婷關懷備至。
顧雪婷生病時,周元會悄悄送來藥品和熱粥,顧雪婷心情不好時,周元會給她帶一些小鎮上的本地玩具。
偶爾還會在顧雪婷授課之餘,和她一起站在山角邊,感受大自然的寧靜與美好。
愛情的種子,一旦種下,便會在心底生根發芽。
周元在民眾面前他甚至可以說是八面玲瓏。
可在顧雪婷面前時,他總是顯得沒了靈氣,表現的笨拙又簡單。
愛是什麼?
有人覺得愛就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點的吻和一堆孩子,或許愛就是這樣。
但也有人覺得,愛是想要觸碰卻又收回的手……
周元就是這樣,淺淺表達著自己的心意,卻又淺嘗即止。
顧雪婷當然明白他的心意,畢竟,兩人都不是小孩子了。
但她並沒有答應,也沒有像曾經吊著季風那樣,吊著對方。
而是明確的拒絕了周元。
那一次,周元很苦惱的問她為什麼。
顧雪婷的回答也很直白:
“我錯過了一個很好的人,自那之後,我好像就失去了愛人的能力,很抱歉。”
得到這個答案的周元有些難過。
不過他並沒有因此而疏遠顧雪婷,相反,他依然做著以往的點點滴滴,甚至要比之前做的更好,更細緻。
這些都是顧雪婷可以感受到的。
但這種無條件的好,反而讓顧雪婷心中多了一層負罪感。
她找到周元,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周元,我33了,真的不值得。”
但周元只是笑了笑,回答了一句顧雪婷完全沒聽懂的話:
“我在上學的時候,就聽伱的歌了。”
在那之後,兩人的關係似乎又回到了原初,按部就班的生活著……
直到,元旦即將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