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初那場會議,一開始就堅定選擇傳統但靠譜的工質發動機繼續研究,人類文明在幾百年後,會不會走上另一條道路呢?
只可惜,時間沒有後悔藥。
數百年的時間和人才,就這樣浪費了。
在這件事之後,科研界普遍變得保守,創新性和敢於創新性大受挫敗。
女秘書看著漢斯博士坐上主持位,也是捏緊手心,有些緊張。
他……
能成功嗎?
簡單發言致詞後,會議開始。近乎是一片壓倒性,絕大多數與會人員都認為,人體科學還是要以人為本,在人體基礎上進行強化和基因改進,不能脫離人體本身;可以依賴科學儀器,但不能過分依賴;什麼電子義體、電子眼睛、電子腦之類完全不可取。
他們認為,對人體機械能接受的極限,就是功能簡單的假肢供殘疾人使用、以及一些機械器官供醫療使用。
“但我們,一定要把握好這個度、和界限!”
臺下,一位科學泰斗發言道:
“如果從一開始不把握好這個度,把假肢、假器官發展的過於強大,很難想象……未來會不會有人專門切掉健康的四肢和器官,去安裝那些冰冷的機械。”
他的觀點,得到眾多參會者認同。
倒不如說,即便是2504年,人類對於機械義體、電子器官的接受程度還是非常低,只要自身的健康器官能用,沒有人願意換機械的……自然,也很少有學者去研究這方面。
但是。
這場會議。
身為全球科技領頭人的漢斯博士,卻是堅定的革新派。
“諸位。”
他站起身,不懼滿屋子保守派抱團取暖:
“如果一項科技的發展,真的有利於人類壽命、體能、健康、乃至智力……為什麼我們要頑固的守舊、不去接受新事物呢?”
“現如今,害怕失敗、不敢創新的風氣瀰漫學術界,放眼全球除了龍國的萊茵大學,基本都是這種消極態度。”
“曾經無工質發動機的慘敗,確實讓人類浪費幾百年寶貴時間,但我們能因為這一次失敗,就推倒和放棄未來全部希望嗎?”
漢斯博士目光凌厲,緩緩掃視四周,沉聲說道:
“【你們是真的認為人體自身很完美嗎?不,你們只是害怕失敗、害怕再度走上彎路、浪費數百年時光。】”
“怕什麼!我們人類是隻剩幾百年就滅絕了嗎?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總要有人去做這一次嘗試!如果我們現在不開始關於電子義體、電子器官、電子腦的研究……那到底要等到什麼時候再開始?”
“科學家,學者們,如果大家不能始終站在科技前沿,那將毫無意義!如果你們都不敢去嘗試失敗,還有誰敢去嘗試失敗?!”
……
……
漢斯博士的呵斥,讓全場鴉雀無聲。
漸漸。
開始有一兩處掌聲,進而慢慢演變成全場熱烈鼓掌。
是啊。
漢斯說的對……
難道人類文明,就要因為一次失敗,低頭猥瑣一輩子嗎?
所有人心裡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