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這些來得晚的,只能往山區分佈了。
當然,也可以去倫敦,但土地不是自己的,是為不列顛帝國軍團計程車兵耕種,等於是佃農的身份,可以餬口,但給別人耕地,終歸是差了那麼一點意思。
不列顛地區最好的土地,大部分都是軍田。
士兵們不耕種。
全部由市政廳出面,僱傭佃農耕種,或者由他們自己家人耕種,收成直接扣稅,甚至可以換成錢交到軍團士兵手中。
不過享受這種待遇的人極少,大概也有三千多人的樣子。
他們算是職業軍人。
羅林不想當佃農,倫敦的好地也輪不到他,於是他咬了咬牙,在統計完人口名冊後,直接帶著族人去了多賽特,哪怕是開墾荒地,至少未來土地是屬於自己的。
苦就苦他們這一代人,後輩子孫就有好地種了。
倫敦啊!
那裡簡直就是他們的夢想家園,有肥沃的平原,有泰晤士河,港口便利,商業繁榮,甚至還有學校,羅林做夢都想立功,直接搬進不列顛島的精華所在。
一行人趕路許久,終於是進入了大道。
羅馬的道路系統非常發達,不列顛島在四百年的時間裡,修建了將近五千英里的羅馬大道,最重要的華特靈大道和埃爾邁恩大道,一個直通威爾士地區,另外一個直達約克郡。
帝國的三大標誌,第一位的是羅馬大道,第二位的是城市化,第三位的是羅馬法。
不過羅馬大道年久失修,早就已經不是四方大道了,也就四五米寬,這是當年為了帝國軍團快速排程才修建的道路,儲存的還稍微完好一點。
羅林等人準備沿著福斯路趕往集結點,一路上不斷有人匯合,基本上都是自帶乾糧,但是整編入軍團後,就可以包吃包住了。
“那邊好像有德魯伊的祭石。”一個小個子青年坐在路邊道。
羅林啃著乾糧和小魚乾,瞧了一眼,拍拍屁股起身。
“走。”
他招呼幾人道:“我們去弄點吃的。”
不列顛島有個好處,鹽便宜,魚也便宜,他們吃不起好魚,日常肉類攝取,全靠一點菸燻小魚乾,梆硬,好在沒那麼腥。南安普敦的漁業發達,順帶惠及周邊地區,將魚肉價格打下來了不少,都是買鹽連帶魚一起買了。
至於其他的肉類,他們一行人是別想了,全部窮得叮噹響。
但來到不列顛行省後,他們確實氣色好了不少。
靠海的島嶼,還能餓死不成?
一個機靈的小夥子跟上,看著羅林,疑惑道:“頭兒。你不是前不久才皈依了教會嗎?”
“現在去德魯伊的祭石不太合適吧?”
啪。
羅林抬手就給了他一巴掌,翻了一個白眼道:“那是為了讓牧師送點吃的。”
“奉獻懂不懂?”
“待會兒我們裝可憐一點,這些祭司牧師什麼的都會施捨點吃的。”
小人物有小人物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