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趙南平為御史大夫,從三品護軍。”
御史大夫作為御史臺的主官,也是二品官職,與六部尚書相當。
按道理來講,趙南平雖然也是燕北老人了,可被提這麼高還是差點意思。不過,誰讓他打響了三次勸進的第一槍,稍微高尚那麼一點也無所謂的。
最為關鍵的是,老爺子已經六十多了,也幹不了幾年了。到時候,剛好可以為王羽自己的人讓位。
在御史臺的官位上,大漢相比原大蒼同樣做了一點更改。
御史大夫之下,設左右都御史,同屬正三品,再設左、右副都御史,正四員,左、右僉都御史,正五品,都御史員若干,正八品。
地方各道再設監察御史一人,從六品,副監察御史兩人,正七品,以及御史員若干。
一躍成為二品大員,趙南平也難掩心中的激動,當即上前旨謝恩。
“封狄仁傑為刑部侍郎。”
“封蒯通為鴻臚寺卿,護軍。”
“封蔡邕為翰林院翰林學士,加太師。”
蔡邕在王羽的勢力之中,其實並沒有什麼存在感。
不過,誰讓在給他植入身份的時候,其中一段,就是當過王羽一段時間的老師。因此,就憑這一段身份,這個太師之位也不得不給。
蔡邕的實際政治能力,肯定不能和王羽手底下的那麼多政治大才相比的。故而,王羽乾脆讓他去掌管翰林院了。
翰林院相當於國立大學、幹部學院,掌制誥、史冊、文翰、講讀經史、修撰國史等事。翰林院之內,翰林學士掌翰林院,為正五品官職。
“封韓信為淮陰侯,食邑八百戶,虎賁軍團將軍……”
將鎮東軍和府軍打散重新整合,軍制改革之後,以大將軍總領諸野戰軍團,每一支野戰軍團長官為賜號將軍,秩比正三品,營官即校尉一級上多一級旅帥,步兵營十營為一旅,騎兵營五營為一旅,長官為鷹揚將軍,下設中郎、中郎將、左右郎將,以及錄事參軍、倉曹、兵曹、騎曹、胄曹參軍等一眾屬官。
“封蒙恬為通武伯,食邑三百戶,蠻熊軍團將軍……”
“封薛仁貴為平陽伯,食邑三百戶,鐵獅軍團將軍……”
“封莫鵬為靖海侯,食邑五百戶,烈鯨大將軍……”
“封李靖為武毅伯,食邑三百戶,正四品北狄中郎將,加正三品安北將軍……”
“封郭子儀為飛羽軍飛羽將軍,一等勇毅子爵……”
原本,飛羽軍團是由王羽親領,不過,隨著王羽稱帝,他再直領這一支軍團就不太合適了。
故而,暫時由郭子儀領飛羽軍團。
自此,五大野戰主力軍團以及邊軍主將封賞,全部都已經結束。
“暫封岳飛為正三品領軍將軍……”
“封王決為正四品中護軍、王毅為正四品武衛將軍。封王決為安侯。”
王決、王毅,全部都是和王羽一輩的人物,都是王氏這一輩之中,小一代的佼佼者。王決年紀要小一些,只有二十有二,王毅王子晟他的年紀要稍微大一些,已經二十有六十。
“王決,統帥93,武力100,智力84,政治72,魅力86。”
“王毅王子晟,統帥96,武力96,智力77,政治76,魅力84。”
作為王當之的兒子,畢竟王當之為他的改革大業付出了性命,故而,王羽對於王子晟還是相當照顧的,他是和王羽一輩之中,除去他那兩個嫡親弟弟唯一封公的人物。
其餘的,就算是因為出身宗室,最多也只是侯爵。
也就只有那些長輩,才有可能封工甚至是封王。
邊軍、野戰軍,以及地方性質的府軍,這是王羽目前兵馬的三大主力組成部分。
不過,隨著他稱帝,在這三大主力組成部分之外,有新設有禁衛軍,作為第四主力組成部分。
因為目前王羽將國都定在了鄴城,河北道之內。故而,河北道不設府軍,並以河北道府軍為主體建設禁衛軍,暫定人數十萬。他日,等到他的勢力範圍進一步擴大,禁衛軍的人數再行擴張。
他日,如果拿下了河南道之後,王羽再行遷都到河南道之內,到了那個時候,河北道才會重新設立府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