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會留下更多的私生子、某些病,甚至沒有付清的房租賬單。
她分得清好賴,眼前這個華國的小胖子,看向她的眼神,雖然也有些猥瑣,但更多的是正常的欣賞。
孔子騫微微一愣,心中一暖,隨即回應道,
“不用這麼客氣的,伊曼妲。其實我也很高興能有你這樣的學伴。
而且……
不管其他人怎麼想,我個人認為,學伴,是同伴的概念,是互相幫助的關係,而不是什麼一方對另一方挑挑選選的商品。
用我們華國的說法,那是挑選書童。呃……你應該理解‘書童’這個概念吧?”
伊曼妲的眼中閃過一絲驚訝,似乎沒想到孔子騫會這麼說。
她點了點頭,而後又低下頭去,輕聲說道:“你……和別人有些不一樣。
不瞞你說,其實在來的路上,我……我一直很擔心會空歡喜一場……
因為,做學伴不僅有加分,學校還會給我一筆額外的補貼,這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
孔子騫好奇地問:“補貼?為什麼這麼重要?”
不是他不識人間疾苦。
而是在華國,補貼和補助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貼是貼補,助是幫助。
這種叫做‘補貼’的東東,通常都少的可憐。
在大學裡更是如此,一般就幾十塊錢一個月,只能說,不無小補的概念。
伊曼妲抬起頭輕聲說道,“我家裡條件不是很好,還有兩個弟弟在唸書,家裡負擔很重。
而我能讀高中和大學一直是自己打工掙了大概80%的費用……”
孔子騫很是不解,因為在他的惡補的常識裡,坦尚尼亞的基礎教育哪怕是放在國際上,也是有口皆碑的,是11年義務教育。
而且和以前的華國一樣,坦尚尼亞的大學實行精英教育,毛入學率不足參加高考人數的10%,能考上大學,特別是這所大學的,都是國家精英中的精英。
換句話說,能上大學的,家裡肯定也不會太差。
真正窮到揭不開鍋的家庭,是走不出大學生的。
怎麼高中也需要掙自己的學費和生活費?
這讓他有些理解不能。
見孔子騫有些疑惑,伊曼妲小聲的解釋著原因。
孔子騫這才明白,坦尚尼亞的義務教育11年制,其實是小學7年,初中4年,並不包含高中。
但高中的費用並不高,所謂的收費如同華國一般,也是象徵性的。
精英教育模式下,坦尚尼亞政府,對大學的收費也並不高。
但是,坦尚尼亞的大學生中,失學率卻一直不低,每年都超過40%,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家庭經濟因素。
學費確實不高,但坦尚尼亞國民經濟的脆弱性,導致民眾並沒有太多的穩定崗位。
況且國家的教育救助機制幾乎為零,一旦家裡的頂樑柱失業或者工作不穩定,便會導致家庭無力供養而失學的情況發生。
當然,最根深蒂固的,便是貧窮的思維。
供養一個需要不事生產四年的大學生,古今中外,都不是一個輕鬆的事情。
而以初級農業、初級手工業、初級製造業為主的國家中,大學生確實稀缺,但沒有這個學歷,也不會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