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四區……
劉瀏的臉都紅了起來。
他想說,這人,他丟不起!
他讀博那會兒,要是敢發四區的文章,腿都要被導師給打斷的。
卿雲乜了他一眼,“怎麼,覺得四區丟人?”
好吧,要不是蜀大的《SusMat》或者華亭交大的《NanoMicro Letters》此時還沒創立,他也是不想發在四區這個位置上的。
多少確實有點丟人了。
但很可惜,此刻排在《材料科學與工藝》前面的兩個國內期刊《材料工程》和《材料導報》,也不過是三區,而且都有商業公司的背景,他懶得去摻和。
《材料科學與工藝》爛是確實爛了點,卻是根正苗紅的國家部屬期刊,也適合釋出這種標準。
何況……
他淡淡的說道,“我們把它抬到一區不就完事了。”
做科研的都知道,運氣不好,期刊會降級,運氣好,期刊也會升級,每年的分割槽都是動態調整的。
劉瀏被他這話給震的說不出話來。
不過想想也是,如果這個所謂的卿雲實驗室以後所有論文全部發在這個期刊上,那妥妥的一區沒問題了。
劉瀏繼續在實驗室做著配合卿雲的工作,而卿雲也因為有了劉瀏的輔助,工作效率提高了不少。
其實卿雲等的便是劉瀏的前來,和劉瀏對他的瞭解甚少不一樣,卿雲對劉瀏的瞭解可要深得多。
去年的復旦大學史詩級加強,吸收掉的單位包括之江大學半導體材料學院部分力量。
而劉瀏正是這個學院的副教授,研究的方向其實和他前世研究的方向趨同。
只是細微上面有所差異,他的研究重心更偏化工應用,而劉瀏重在化工理論。
但歸根到底,化工這個專業,就是應用科學。
化工後退一步叫化學,往前一步那就多了去了,化工是近現代工業的基礎產業之一。
在工業結構的產業分類中,往往把化學工業從重工業中獨立出來,與同輕、重工業並列。
這樣,工業結構就由輕工業、重工業和化學工業三大部分構成。
也常有人把重工業和化學工業放在一起,合稱重化工業,同輕工業相對。
但凡是資金和知識含量都較高的現代工業,全部都有化工作為支撐。
如電力、石化、冶煉、半導體、汽車、修造船等,其產品市場覆蓋面廣,為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提供生產手段和裝備,是一個地區經濟的‘脊樑’,是國民經濟實現現代化的強大物質基礎。
所以,雲帝如果要想找一個人在科研道路上打輔助,劉瀏的背景是最契合的。
為什麼不找其他人,或者直接找一個院士團隊,比如自家師門,那些便宜師兄們是現成的?
因為,卿雲壓不住這群人。
因為,這是科研。
做什麼事都得解釋原因,辯駁理論,共商模擬……
這太浪費時間了。
答案就在他腦子裡,他只需要將前世那20年的行業研究成果給復現出來就完事了。
年齡過大的師兄或者其他團隊,自然就被他淘汰了。
而選擇劉瀏,一則是關係,不是指和老校長的關係,而是他的研究,必須是控制在自己核心團隊裡的。
學術的近親繁殖,這純屬酸葡萄造詞,內部傳承,走到哪兒道理都站得住腳。
高中都不是義務教育,何況科研。
另一個原因,就是人力資源或者叫做牛馬資源。
這一點兒,連那個便宜八師兄沈俊都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