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興元站起身來,準備邀請卿雲回會議室繼續商討合作細節。
但此時,卿雲卻笑著拉住了他,又點燃了一支菸,“不急。”
龍興元帶著疑惑又坐回了長椅上。
卿雲笑了笑,一臉誠懇地開口,“龍哥,你有沒有想過,你搞出來的三產廠,很可能搞不下去。”
龍興元聞言有些困惑,說:“不能吧,按照歷史經驗,雖然有失敗的機率,但大部分還是成功的,市場經濟的活力會改變以前大鍋飯的模式。”
軍轉民,老煥新,這種事情,眼前這個娃娃又有多少了解?
要不是財神爸爸得罪不起,不然他都想說一句,你個悶慫懂個錘子!
在龍興元看來,之所以當初那些老廠會破產重組,完全是轉型時期的陣痛。
計劃時代下,國營廠完全不用擔心訂單的問題,按照任務生產就是了。
但進入市場經濟時代後,因為戰略調整,特別是以三線軍工為目的建設的國營廠,沒了訂單,日子自然過不下去。
但要是能改成生產別的東西,比如洗衣機、腳踏車、電視機等,憑藉著軍工品質,是能夠在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的。
卿雲聞言搖了搖頭,他散過去一支菸,繼續說著,“我來之前瞭解過岐山的整體經濟環境。
這個地方三線企業很多,但為什麼岐山的軍轉民並不像其他地方那麼容易,不知道龍哥你想過沒有?”
坦率的說,岐山當前沒有一家轉型成功的國營廠。
包括秦川集團。
如果不是機床行業太重要,一旦銀行斷血,秦川集團也就不復存在了。
過幾年倒是會有一家,施耐德寶光電器。
不過,那是中外合資,而且外資佔大頭,持股70%,已經不能說是一家國營企業了。
不等龍興元說什麼,卿雲自己接著說著,“是因為,整個岐山沒有過硬的產品。”
他看了龍興元一眼,說:“龍哥,你別不服氣,我拿西蜀的軍轉民舉例。
錦飛造飛機的,它的軍轉民,三個產品,冰箱、空調、民航客機零部件,三者都是和原本業務相關。
前鋒熱水器廠,原來的電子工業部766廠,以前是生產無線電儀器的,它軍轉民的電脈衝連續放電點火技術,比當時市面上通用的壓電陶瓷點火技術檔次更高。
你可看到,西蜀成功的軍轉民、老煥新,它們的軍品、民品技術路徑是相關甚至相同的。”
“而岐山的不同,比如你們某廠以前是造木質手榴彈的,轉型去做電風扇。
還有一個做銼刀的,轉型去做腳踏車。
你發現沒有,二者技術路徑完全沒有連貫性,根本不搭邊。
整個岐山始終在模仿,是見什麼賺錢就生產什麼,但是上個世紀8090年代,一個產品都沒做起來。”
龍興元聽著卿雲的分析,臉上的表情逐漸變得嚴肅。
“我不知道你做沒做過調研,你覺得是因為大鍋飯導致生產效率低下,其實不然。這裡面除了產品路線以外,還有多種原因。”
卿雲扳起手指,一一列舉:“首先,市場需求適應性。軍工產品和民用產品完全是兩個不同的領域,你們需要研發和生產符合市場需求的民用產品,這需要大量的市場調研和產品開發。
比如腳踏車,你要轉出去的三產廠,以前生產玉兔牌腳踏車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