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想法有沒有錯?
肯定沒錯。
人往高處走嘛。
但是,這樣想法的人多了後……
1982年,三普資料,燕京市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口為45萬人,佔比5.3%
1990年,四普資料,燕京市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口為101萬人,佔比9.8%
2000年,五普資料,燕京市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口為232萬人,佔比17.5%。
2010年,六普資料,燕京市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口為617萬人,佔比31.4%。
82年到90年,高學歷人口增長了56萬,每年增長7萬人。
90年到2000年,高學歷人口增長了131萬,每年增長13.1萬。
2000到2010年,高學歷人口增長了385萬,每年增長38.5萬。
2000年後燕京人才聚集的絕對值速度是90年代的3倍,80年代的5倍。
這些高學歷人口大部分都是在京院校和非在京院校工作時進京的學霸,而且都是育齡人口、都是育齡人口、都是育齡人口……
985名校留京率常年保持在50%以上,這麼多年累計下來,達到了一個驚人的資料。
開個家長會,你要不是985的本科,坐在教室裡面很尷尬的。
人均985本科、人均碩士學位的爸媽,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自己孩子被分流到職高院校。
於是,考二代匯聚的燕京,20年後已經卷到天際。
於是,2022年,燕京中考,660分滿分,大多數重點中學的平均分已經達到了恐怖的630分以上。
誠然,燕京的中考試題非常簡單,但考題越簡單,這中間的殘酷性就越大。
容不得一點的閃失。
也許僅僅是一個小的馬虎,就只能去職高練顛勺了。
想到這裡,卿雲不禁打了一個寒顫。
幸好,無論前世還是這輩子,自己都沒有頭鐵去做什麼燕京夢。
眾人驚歎了一會兒卿雲的成績,便各自忙著各自的事。
考情,四七九每個學校心裡都是有數的。
理綜卷子一出,卿雲的狀元是早有預料。
區別只在於分數的多寡。
階梯教室裡還有一大堆學生的分數準備估,那才是重中之重。
這關乎一本率、985率、甚至C9率。
很快,秦縵縵的分數也出來了。
語文140分,數學150分,英語142分,理綜251分,總分683分。
田間摸了摸下巴,臉上的笑容再也隱藏不住了。
理科的三鼎甲至少包攬了兩個。
而文科……
開玩笑,四中就是靠著文科吃飯的。
不過,接下來的便不是什麼太理想的分數了。
階梯教室裡面直接開啟了愁雲慘淡萬里凝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