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場的一角,幾名炎黃集團的員工小聲討論著,
“聽到了嗎?日產能要提升到15萬臺?我們能做到嗎?”一名穿著工作服的員工擔憂地說。
他旁邊的同事眉頭緊鎖地回應道,“做到是能做到,但問題是,這些電腦賣不出去怎麼辦?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產能嗎?”
“我聽說去年全國的銷量都沒過千萬,我們現在的產能幾乎是去年全國銷量的五倍,這太誇張了。”
“是啊,如果賣不出去,我們就得停工,那我們的獎金和加班費怎麼辦?”
一名女員工擔憂地說,她的聲音中帶著明顯的顫抖。
在他們不遠處,另外一組員工也在討論:
一箇中年人皺著眉頭憂心忡忡的開了口,“這產能提升聽起來不錯,但如果市場需求不足,我們不就完了嗎?”
“我擔心的是,如果我們不能保持這樣的產能,公司會不會裁員。”他的同事回應著,眼神中充滿了不安。
另一名員工堅定地說道,“我們得找個時間,好好和管理層談談這個問題。不能讓他們這麼盲目擴張。”
“但是國稅總局的任務完不成,也不行啊。國家任務!”
“國家任務完不成,那是公司的事。關我們什麼事?總不能為了完成任務,讓我們以後失業吧?”
“你這話有點沒良心了,如果不是國家任務,我們也進不了炎黃集團啊。”
“但現在的問題是,我飯碗端穩了,憑啥要丟?”
“……有道理!要是管理層不解決問題,我們就去鬧!”
無論是錦城金牛賓館的主會場還是各地子公司的分會場,員工們的情緒開始變得複雜起來。
他們低聲討論著,雖然聲音不大,但每個人的眼神中都透露出對未來的擔憂。
無論是主會場的中層幹部還是員工代表,都是行業內的精英,他們對市場有著敏銳的嗅覺,對產能閒置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
經歷過原來TOP集團PC機產能閒置三年的那些員工,當年的慘狀還歷歷在目。
而新併購的主體,更是人心惶惶。
他們清楚,產能閒置的應對措施便是砍產能。
怎麼砍?
裝置出售、人員精簡。
特別是那幾個原本國有品牌商的人員,此刻腸子都悔青了。
很多人是買斷工齡出來的,想著在新公司掙大錢。
現在好了,錢沒掙著,工作卻可能都沒了,這麼看來還不如當初留在體制內賴活著。
此刻能坐在會場裡的學生們,一個個都不是什麼小白,死讀書的書呆子也進不來這個群體。
好賴他們還是分得清的,臉色也是會看的,看著會場裡的情況,個個都心裡叫著糟糕。
會場的員工情緒,雖不說是群情激奮,但也是暗流湧動。
李雅麗咬著嘴唇,一雙荔枝眼緊緊的注視著臺上那個少年,小手不自覺的絞在了一起。
不知道為何,此時會場裡瀰漫著的消極情緒影響不了她。
雖然不知道卿雲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但莫名的她心裡對他很有信心,他肯定有辦法,就像中學時代里根本不存在難得倒他的題一般。
臺上的郭敬對此也很無奈。
但是沒辦法,小卿總給他這場經營分析會講話的基調便是如此。
少談過往成績,多講未來嚴峻形勢。
此刻他也只有硬著頭皮,將嚴峻形勢一點點的講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