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徐立華當機立斷,指揮波導開始轉型研發手機。
不得不說,後來波導手機的發展和壯大,無不展現出徐立華的魄力和膽大。
為了拿到貸款,徐立華引入甬城電子資訊集團,借國企身份從銀行貸款2億多,建立了廠房和生產線。
99年5月,在手機牌照申請無果的情況下,徐立華居然引入高盧雞最大的手機生產商薩基姆的技術和生產線,一口氣生產了2萬多臺手機。
可這批手機沒有‘準生證’,等於就是‘黑戶’,根本不能賣到市場去。
所有人都急得要死,可徐立華不緊不慢地說“別怕,我有辦法”。
沒多久,在徐立華邀請下,信產部來波導考察。
徐立華介紹完波導手機現狀後,雙手一攤表示,‘生米煮成熟飯了,孩子都生了,你們看怎麼辦吧?’
這招‘先斬後奏’讓領導們很為難,如果不批准波導的手機牌照,那就意味著這些‘國有資產’徹底浪費,從貸款到生產裝置以及一堆成品手機,全部資金將徹底打了水漂。
結果毫無懸念,1999年9月,波導終於拿到國家行動電話生產許可證,成為首批入圍企業中唯二的民營企業。
另外一家叫做TOP集團。
在手機都還沒上市時,徐立華又貸款4000萬在央視投放廣告,並邀請歌手李玟做代言人。
‘波導,手機中的戰鬥機’
這句廣告語也是從那時起開始傳進千家萬戶。
與此同時,伴隨著廣告語的傳播,波導建立起28家省級公司、300多個地市級辦事處,成為當時國內手機最為龐大的銷售體系。
憑藉獨有的眼光和膽識,徐立華一步步將波導手機帶入輝煌時代。
波導手機從一開始就走上了模仿暢銷手機的道路,靠著不輸於國外品牌手機的外觀設計,但是價格便宜一半的模式,搶佔了早期的國產手機市場。
當然徐立華的成功,離不開一個良好的分潤模式。
將公司銷售毛利進行讓利,在終端的銷售人員銷售其他手機有60元提成的時代,徐立華給出了300元。
巨大的利潤空間,使得波導手機成為了國產手機領域毫無爭議的銷量霸主。
2000年,憑藉亮眼的業績,波導股份上市。
2001年,波導年報顯示,手機年銷量243萬臺,總營收26億元,同比增長181%。
2003年扎帳,波導各類手機賣出了1175萬部,超過所有的國外品牌。總收入達到108億,淨利潤2.5億元。
在國內手機市場中,波導手機穩居國產品牌銷量第一的位置,進入品牌的黃金時代。
而波導首創的“自主營銷渠道,服務銷售終端”的手機營銷模式隨即被國內手機廠商廣泛採用。
“徐總的遠見總是讓我們驚訝,但回顧過去,他的每一個決策都帶領我們走向了成功。”
一位資深的產品經理低聲對旁邊的同事說,他的眼神中閃爍著對公司歷史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期待。
“感謝大家的辛勤付出,讓我們波導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徐立華的聲音在會議室中迴盪,他的目光堅定而有力。
突然,徐立華的語氣一轉,他的聲音變得更加低沉而有力:
“但是,我們不能滿足於現狀。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我們必須不斷創新,不斷拓展新的領域。
因此,我宣佈,波導將在明年開啟雙主業戰略,進軍造車領域!”
話音剛落,整個會議室陷入了一片死寂。
高管們的表情從自豪轉為驚訝,甚至有些困惑。他們互相交換著眼神,似乎在尋找答案。
剛剛是不是聽錯了?!
造車?
在場的所有人面面相覷,他們此前沒有收到過任何關於公司將要開始造車的訊息。
“徐總,這……這個決定是不是太突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