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跟不上的。
科技樹的攀升,有的時候可以快速躥高,但有的時候卻只能徒嘆奈何。
區別在於根基。
此時差的,就是根基。
比如第九版永祥法,還原爐遮熱罩大部分用的是超低碳不鏽鋼,關鍵易損部位使用一種配方鎳金合金所構成的外罩,內襯一種特製新型石英陶瓷。
如此,既提高了還原爐的耐用性和安全性,又因為減少了金銀貴金屬的使用而降低了生產成本。
但很可惜,後面兩種材料目前還沒有問世。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畢竟術業有專攻,這方面他是完全不懂的,那是冶金和無機非金屬材料的事情。
人類歷史上,其實石器時代、銅器時代、鐵器時代,然後到後來的塑膠的發現等等,再到近幾十年的矽的應用,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就是材料發展的進步。
材料不行,倒也不能說啥也不行,但終究是費力的。
比如超音速飛機過熱問題,阿美莉卡透過材料來解決,老熊則透過數學和力學來解決。
飛天板磚米格25,全不鏽鋼打造,速度3馬赫,導彈都追不上。
這就是大力出奇跡,充分詮釋了什麼叫做暴力美學,也證明了只要推力夠水泥墩都能超音速。
除了轉彎比較困難無法做出機動動作外,你就說它是不是超音速戰機吧……
這種思路,是‘系統工程’的勝利,但不具備商業性。
擺在雲帝面前的是,目前張惠國主導的改良西門子法,還是第一代最佳化版本。
改良西門子法,自1955年發明以來,到卿雲重生之時,已經有60多年曆史,業內參與者不停的對西門子法進行技術最佳化和提升,一共經過了三次大版本十來次小版本的迭代。
好在,卿雲掌握的,是整個氯化工體系第三代改良西門子法,而且他親身經歷了永祥法從0到9的九次版本更迭。
熱氫化技術的第一版、四氯化矽自迴圈的第二版、小型冷氫化技術的第三版、冷氫化大型化的第四版……
每一版,並不是完全的對上一代的全盤否定,而是部分迭代升級。
否則就叫做換代工藝了。
所以,基於當前的條件,某些地方他能用到七、八版的法子,某些地方他只能用第一版的法子。
這是一個技術組合。
雲帝腦子裡在飛速的琢磨著,怎麼在現有技術、材料條件下儘可能的達到最最佳化的組合。
“別看這是石英玻璃,但因為它的厚度要求非常苛刻,導致這個成本相當的高,一臺還原爐的購買價就接近4000萬了。”
眾人一聽,都被驚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