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莊就像是他們的安全屋,正如一心會是會員們的心靈避風港一樣。
也正是因為觀察到了這個現象,袁樹才意識到自己所走的路在這個時代到底具有怎樣的一種殺傷力,致良知與知行合一,一旦運用在了一個集體之中,並且切實有效的執行下去……
威力是真的很大很大啊。
也正是因為有了如此底氣,袁樹對於之後的搶班奪權計劃也多了更多的信心。
他相信完全依靠利益集合起來的宦官勢力不會是他的對手,無論他們能夠調動多少雒陽駐軍,最後獲得勝利的必然是他,也只能是他。
更何況袁氏這邊也沒有少在軍隊層面下苦功。
袁隗成為三公之後,袁氏聲威更甚,朝堂上下很多官員都想要進一步與袁氏打好關係,袁氏儼然成為了這個恐怖時代裡最值得選擇和投效的避風港。
越是一些和宦官走得比較近的人,就越是急切地向袁氏靠攏。
或者潛意識之中,他們也認為宦官不可靠,隨時隨地都有失去權勢乃至於失去性命的可能。
袁氏才可靠。
羽林中郎將張威和虎賁中郎將陳跋幾乎每個月都會去袁隗的府上拜見一次,參加一次宴會。
袁赦為代表的宦官鴿派一個月至少和袁隗歡宴三次。
甚至曹節和王甫都主動給袁隗贈送過禮物,維持了表面的和氣。
楊賜主動拜訪過袁逢三次,袁逢晾了他兩次,最後一次才接見了楊賜,假模假樣的和楊賜話家常、談笑風生,恍惚間還真的一笑泯恩仇了。
就連袁樹也被雒陽城裡的太學博士們、中低階官吏們求見,雖然沒有明說要投效,但是討好之意溢於言表,搞得程立和賈詡都有點緊張,擔心自己作為袁樹心腹的地位會受到影響。
另外,執金吾這個職位,被袁逢安排族弟袁惃擔當,這支武裝人馬算是掌握在手裡了,雖然戰鬥力不強,但是至少掌控了雒陽武庫,關鍵時刻,或許能發揮重要作用。
北軍五校層面,袁樹繼續與董宣維持良好關係,並且透過董宣與屯騎校尉、長水校尉兩人認識,在一起歡宴過兩三次,算是混了個臉熟。
這兩人似乎也知道董宣是怎麼進入中央軍體系的,所以對袁樹的巴結討好之意也相當明顯。
袁氏計劃的進展順利的讓袁樹覺得有點不可置信。
但越是如此,反而讓袁樹覺得理所當然。
因為袁氏就是那麼強啊。
六代家業傳到現在,四世三公了都沒要是還沒有這麼強,那袁氏家族到底是幹什麼吃的?第六代掌舵人到底是幹什麼吃的?
天下仲姓,門生故吏遍天下,大漢十三州里有十一個都存在袁氏故吏和袁氏門生,還是今文經學傳承家族,牛逼的閥閱高門。
都發展到了這個地步,如果還不能在雒陽朝廷裡如魚得水、自由自在,那袁氏族人們到底是幹什麼吃的?
這樣一想,袁樹就忍不住對袁紹袁術哥倆最後的翻車感到十分的鄙夷。
前人給你們把基礎打到了這個地步,你們兩個一通操作,還是翻了車,你們到底是幹什麼吃的?
傳到你們這裡,六代家業,比五代還多一代,愣是給一個發家不過兩代人的宦官之後車翻了,到底是他太能打還是你們太無能?
懷著如此的感嘆,時間來到了建寧五年的五月份。
天子劉宏下詔改元熹平,以建寧五年為熹平元年,漢帝國進入了新的紀年。
熹平這個年號和建寧一樣,都是有著祈求天下安泰的好寓意在裡頭,但是這些年號都沒有起到該有的效果,建寧如此,熹平也是如此。
熹平元年五月底,雒陽一帶普降大雨,大雨連綿數日傾盆而下,雒陽護城河水勢大漲。
至五月二十六日,水勢不可控制,大水淹雒陽城內外,造成了一次比較嚴重的水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