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跟你也去參加宴會一樣!”曹萱琪有點兒不信,“這餐具都油膩膩的,而且參加貴族宴會的人也都不是窮人啊!”
“當時歐洲人沒見過這麼漂亮的東西,驚為天物。Ω┡ん1xiaoshuo而且不光是錢的問題,太少了,買都不好買。後來,龍泉青瓷被大量走私到歐洲,很多人還以使用龍泉青瓷為榮。”唐易笑笑。
“這個的確有記載,再說他不是個喜歡說瞎話的人。”廖沫兒扯了扯曹萱琪的衣袖。
曹萱琪本來想調笑一下廖沫兒,但是唐易和廖沫兒說到古玩問題的時候都比較認真,她最後還是沒開口。
四個人繼續逛,廖沫兒沒上過手,高太明上手最多。
唐易只上過一次手,就是拿下了影青粉盒。
走著走著,在一箇舊傢俱的攤位前,唐易第二次上手了。
這個攤子很大,是兩個攤位合併起來的,擺著些桌子椅子這樣的舊傢俱,還有一些舊的牌匾木雕什麼的。
不過唐易拿起來的,是一方不大的木雕牆掛。
牆掛,和字畫的功能差不多,就是在牆壁上有個裝飾作用,不過是木框木板,一般來說都是木板浮雕。
這方牆掛不大,半米見方,雕刻的是三足金蟾,口中還銜著一串銅錢,有三枚。
這三枚銅錢,用的是真的銅錢鑲嵌,這是這方牆掛最特殊的地方。
唐易看明白之後,摸了摸浮雕的地方,問攤主,“這牆掛怎麼賣?”
這攤位上共有兩個人,都是男的,一老一少,老的五十多歲,算是中年偏老,少的是個二十冒頭的小夥兒。
小夥兒看了看唐易,轉頭問正在忙乎的中年人,“二叔,這南榆的掛板兒怎麼賣?”
口音是北方口音,而且他這個叫法兒,多半也是北方人,這是叔侄兩人到南方做生意來了。
因為這方牆掛是櫸木的,櫸木是南方的樹種,明清以來,常見於民間傢俱。但是當時很多北方人不認識,覺得有點兒像榆木,就叫“南榆”,這個叫法兒直到今天還有。
“等等。”中年人喊了一聲,利索地處理完了手頭的活兒,走到唐易面前,“小哥兒,這是明代的牆掛,不過裂了補過,你確定想要?”
“嗯,能看出來補過。”唐易點點頭。
“這工藝不錯,而且你看這個金蟾叼著的銅錢做得也不錯。痛快點兒,也得五千塊。”中年人介面道。
唐易稍稍一愣,這三枚銅錢上,雖然有所汙損,但是仔細看看,應該能看出是“淳化元寶”,怎麼能說做得不錯呢?明明是真銅錢。
轉念一想,也是,這淳化元寶是楷書版,是宋太宗趙光義親筆書寫的四個字,說實話,乍看上去不怎麼樣。而且這三枚銅錢比較特殊,有點兒不那麼規整。
宋太宗用過五個年號,但是隻有三個年號行過銅錢,太平通寶,淳化元寶,至道元寶。據說都是他的手書,皇帝手書,那得叫御書體。不過他的字,比起後來宋徽宗手書“崇寧通寶”,蔡京寫的“崇寧重寶”等等這些宋錢,確實是差點兒。
唐易看了看中年人,“還能便宜麼?我是做生意的,就看上這老牆掛金蟾帶財的彩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