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昭率六千兵馬守管城,除了身負守城之責外,還有著為大軍囤積糧草,看守後周降俘的職責。
而自大軍出虎牢,從洛陽到鄭州的一路上,都是秦軍的糧隊,絡繹不絕,晝夜不休。
而河北金兵在張柔率領之下,正是趁著夜晚時分,秦軍糧隊入城的時候,突襲管城西門,混亂之中,管城西門失守。
金兵蜂擁入城,秦軍不備之下,城中立時大亂。
後周降卒趁機而起,當夜,整個管城好像開了鍋的沸水般,亂作了一團。
而這個時候,秦軍的不同尋常之處也顯現了出來,城中紛亂,各部秦軍卻並未慌亂,各自為戰,而是在漸漸聚攏之後,隨即且戰且走,最終聚在主將身邊。
數千人馬一旦成型,立即便在楊昭率領之下,瘋狂反撲,即便亂兵如蟻,但秦軍各部卻絲毫無懼,一路向前,殺的入城金兵節節後退。
而在巷戰之中,金兵人數上的優勢也無法盡數發揮出來,只能在城中跟秦軍你爭我奪,殺的難分難解。
這個時候,本以為勝券在握的張柔惱怒之下,終於下令金兵四處放火,這一下,徹底擊中了秦軍的軟肋。
管城火起,囤積於管城的大軍糧草盡付一炬,燒的管城上空紅彤彤的,兩日之後,火頭才算熄滅。
管城火起,金兵隨即陸續退出管城,在管城西門外,又與追出西門的秦軍大戰了一場。死傷無數。被迫往北退卻。這時,張柔才算真正知道秦軍之悍勇頑強到底到了一個什麼樣的程度。
趁夜突襲,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卻依舊沒能在秦軍手中奪下管城,反而在秦軍反撲之下,被迫退兵。
擱在以往,張柔一定以為是在說笑話,但現在。事實就發生在眼前,讓其一度驚懼,秦人之兵鋒,竟然一至於斯?著實可怖可畏。。。。。。。。
不過管城這一把大火,卻也燒的秦軍痛徹心扉。
六千秦軍將士,傷亡近半,大將楊昭為流矢所中,重傷昏迷,不久逝于軍中,這是秦軍並出虎牢之後。戰死的第一位軍中高階將領。
不過楊昭所部拼死力戰,終非不是沒有任何回報。大軍囤積的糧草雖然被一把大火燒了個精光,但總歸沒讓大軍就此斷了退路。
其實,按照張柔的謀劃,應該先取鄭州,再襲滎陽,徹底斷了東征秦軍的後路,若有機會,還可以試一試虎牢關的成色,若能攻佔虎牢,那麼東征的十餘萬秦軍,很可能便會被圍殲在鄭州左近。
當然,那也只是想一想罷了,別說虎牢雄關難以輕拔,就算邀天之幸奪下虎牢,也守不住才是真的,到時候,面臨的可能是河中,河洛秦軍的圍攻,能夠等到姍姍來遲的後周勤王大軍,才叫見了鬼呢。
這次突襲秦軍後路,最終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讓秦軍在開封府站不住腳,順勢將其驅回河洛。
不過管城一戰,實是讓張柔膽寒,五萬金兵,一戰之下,傷亡近六千餘眾,無論在管城之中,還是在管城之外,在秦軍攻勢之下,竟然站不住腳跟。
這一戰,徹底打掉了張柔在河北養出來的驕矯之氣,猶如寒冬臘月迎頭被澆了一盆涼水,心裡只剩下了一句話,真的是小看了天下英雄。
不過張柔此人,出身草莽,是越挫越強的性子,眼見秦軍如此能戰,別說去奪虎牢,便是滎陽看上去也已可望而不可及了。
當即便率兵轉攻河陰,河陰剛定,駐守在這裡的秦軍兵少,張柔率軍攻城,一日間而下河陰,終於算是給自己搶了一處立足之地。
讓他冷汗直冒的是,河陰方下,滎陽方向的秦軍便已經到了。
來的兵不多,只兩三千眾,卻皆為騎兵,而金兵入城之後,稍有鬆懈,就差點被秦軍趁勢攻入河陰城。
就算如此,兩千餘斷後的金兵被秦軍在河陰城南,殺的屍橫遍野。
至此,鄭州再次稍稍平靜了下來,張柔率領金兵據守河陰,背靠黃河,進退自如之下,秦軍也是無可奈何。
若只是如此,秦軍只能算是小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