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戰陣之上,千變萬化,讓人難以預料的事情多了,而秦軍此次東征,經管城一戰,正在漸漸失去開始時建立起來的優勢,轉入被動。
聞聽金兵渡河南下,張培賢再也坐不住了,若是他能命令的了杜山虎,他便完全不用擔心後路有失的問題,但杜山虎存的是什麼心思,他真的猜不到,他不敢賭杜山虎會幫助他穩固後路。
而且,即便他傳書再向杜山虎說什麼,也都沒了用處,金兵既然南下,是不是河東河中也要重燃戰火?即便可能性不大,但杜山虎那裡可以退卻的理由,他反駁不了,也就沒必要多說什麼。
而他也相信,就算自己不說,杜山虎也得考量一下,若河洛有失,他張培賢不好過,杜山虎那裡也同樣會非常難受。
大秦成武六年六月中,頓兵於開封城下的大將軍張培賢終於決定退兵迴轉河洛。
而這個時候,後周各路勤王之師已經離著開封府都不算遠了,若非後路不穩,張培賢十餘萬大軍在手,完全可以和後周兵馬較量一下。
但此時,張培賢再不敢於開封城下久留,立即拔營迴轉。
在這個非常時候,張大將軍終於撕下了偽裝,因後周降俘不穩事,先斬了張大虎,後在行軍途中,又屢以降俘逃散事,斬殺後周降順之將領十數。
進入鄭州之後,後周降俘群龍無首之下,還發動了一次暴亂,正好給了張大將軍一個藉口,屠刀再起,連著鎮壓叛亂,又是一千餘人頭落地。
到了此時,張培賢終於停了手,收繳降俘兵刃,成群結隊的後周降俘被押送回了虎牢,也未在虎牢呆多久,便陸續送到黃河岸邊,都給了杜山虎,這麼好的勞力,杜山虎欣然笑納。。。。。。。。
不過想了幾天,終於將大部分降俘又都送去了太原,經太原到大同,多數都被派去挖礦了。。。。。。。
經過這些時候,河北金兵陸續已經增兵到了近二十餘萬,不但讓杜山虎越發不敢輕動,河洛大軍也變得如履薄冰。
三部大軍,相互掣肘,金兵不敢就此南下渡河,杜山虎部也不敢再想進兵太行徑,張培賢率軍一路不停的回到鄭州,隨即攻河陰,佈防黃河各處渡口。
張柔根本不敢固守河陰,在秦軍大軍回軍的訊息傳來之後,便已經放棄河陰,渡河回到了河北。
而這個時候,後周各路勤王之師已經陸續到達開封府,直到淮南東路兵馬到達,立即進兵鄭州,管城已不可守,於是秦軍退往滎陽,重拾後周當初防線,不願輕易放棄鄭州。
於是,整個六月間,鄭州烽火遍地,秦軍和後周兵馬在鄭州各處,廝殺不休,將鄭州整個變成了戰場,一如當年楚漢爭雄一般。
而河中的杜山虎部,以及河北金兵,相互牽制,皆都不敢輕動。
實際上,金兵離戰場更近,完全可以派兵封堵太行徑,其餘南下,參與到鄭州之戰中來,但李任權雖為了自保,與後周眉來眼去多時,前些時更是派義子張柔襲管城,解開封之圍。。。。。。。
但說實話,只從時機上就能看的出來,李任權不欲多傷麾下士卒,自保之心,昭然若揭,這也沒什麼可奇怪的地方,像他這樣割據一地的軍閥,自古以來,便多是如此心思,不必多說什麼。
如今的情勢,其實也正是他想看到的,秦周爭競,他也能坐收漁人之利之餘,還可以收斂心思,應付北方亂局。
說起來,河北的處境也不十分美妙,蒙古人連年南下,已經讓金國奄奄一息,去歲蒙古人圍上京,金國竟然沒有一絲一毫的還手之力,這讓坐鎮河北的他真的是坐立難安。
蒙古人滅金,再南下的時候,定然便是河北首當其衝,而與後周結好,其實就是為了應對將來蒙古人南下做準備,依託後周,以拒蒙古。
此時秦軍東征,他沒有拒絕後周求援的道理,他出身秦地,但已然成仇,對秦人的痛恨,不比旁人少了半分,而秦人一旦滅周,河北頓時便成四戰之地,也是他絕對不願看到的事情。。。。。。。。。
於是,東邊的戰場之上,便成了這麼一副模樣,兩軍在鄭州殺的昏天黑地,而在黃河北岸,卻聚集著大軍無數,皆在冷眼旁觀。
而此時,淮南西路十餘萬人馬,在後周兩淮兵馬總管嶽東雷的率領之下,圍汝州,這次卻沒有任何的取巧之處,只能猛攻汝州堅城。
嶽東雷所部,其實已經是後周諸路兵馬中最精銳的那一部了,但兩萬秦軍據守汝州堅城,攻城半月,汝州城下屍骸狼藉,但汝州堅城卻還是紋絲不動,守的固若金湯。。。。。。。
(艱難啊,關於河南戰事的資料太少了,北宋被滅亡的時候,好像女真人動了動指頭,北宋就沒了,真讓人搞不懂。)(未完待續請搜尋,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