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在他的意識裡,立地成佛,也該只是思想境界的提升。
為何會連同修為境界也一起提升了?
這時,殷明搖頭道,“他尚未成佛。”
“沒有成佛?!”
楊子銘聽到殷明的回答,更是驚詫。
沒有成佛便已然如此,那甘樂一旦成佛那還了得?!
只聽殷明道,“此時的他尚未達到圓覺之境。”
“剛才他所言,只是他心中誓願。”
“而這種誓願與心經完全相符,所以心經度化之際也促成他的修為得到提升。”
“這是道的體現。”
佛之道,在殷明的意識裡,一直都是一種虛無縹緲的存在。
因為佛講六道輪迴,講究因果始終。
說白了,也就是一種對生命最宏大的最美好的期待。
可是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極其渺小的,無論他從何處來,要到何處去。
終究只是六道之中的渺小塵埃,無法超脫。
而佛之所求,正是超脫。
超脫六道,進入輪迴。
但世間真的有輪迴嗎?
道家或許尚有清靜可言,可是佛家的輪迴卻實在令人百思不解。
最為關鍵的是,輪迴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對生命的不尊重。
因為輪迴之後的生命,不再是輪迴之前的生命。
這二者間有著天壤之別。
可殷明卻始終未曾拒絕佛道。
因為他知道,世間萬道,每一道既有傳承,那就必定有其傳承下來的因果。
佛不正是講究因果嗎?
既能相互關聯,那就有存在的必要。
所以殷明才會指引甘樂由儒道進入佛道,透過那一句“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到,實無所得”指引甘樂進入真道。
只是進入真道之後的甘樂,能不能成佛,什麼時候成佛。
那就要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在這一點上,殷明無法再做任何指引。
每個佛陀的道都是不一樣的,他無法用自己記憶裡的佛經再去指點甘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