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這種感慨是不能在此時抒發出來的,因為那一夜整個田家都被血光覆蓋。
到金殿前,鄭凡跟著老田下了貔貅。
引路的,是老熟人,黃公公。
當年有兩位前輩撞死在侯府門前的石獅子上後,黃公公也是安排好後事才過來的,結果趕巧了,望江結冰,靖南侯出府了。
這之後,朝廷很多次向晉地宣旨,都是讓黃公公去的,去穎都,去奉新城,去雪海關,一度,還當了一小段時間的監軍太監。
大燕沒有宦官干政的說法,就是魏忠河也一直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所以,黃公公之所以屢次被“委以重任”,並不是上面覺得他能力有多強,純粹是想討個好彩頭。
就跟士子進考場時要先邁哪條腿一樣,圖個吉祥。
“奴才見過靖南王爺,見過平西侯爺,王爺福康,侯爺福康,這邊請。”
大宴,分內殿,外殿,也就是內席外席。
外席人多,但只能遠遠地看見皇帝坐的位置,不過有太監負責傳聲,倒也不用擔心漏掉陛下的話語。
而內席,也分前席和後席。
前席,是大燕真正的一線權力階層,軍政某方面的一把手巨擘。
至於女眷和誥命們,則在後頭的一座殿內,隔得不遠,這邊有什麼響動,那邊也能察覺到。
四娘身上沒誥命,今日的她,身著女裝,宛若侍女一般就跟著鄭凡。
這是不符合規矩的,但當你身份足夠高時,規矩,就能變得很通融了。
進了前席,
主座也就是龍座的右手那一列,是鄭凡他們這些軍方大佬所坐的位置,時下以右為尊,同時,也象徵著大燕以武立國的傳承。
大皇子先到了,
坐在右手下第四個位置。
老田坐到了第二個位置,第一個位置,是給李梁亭留的,畢竟鎮北王年紀大。
鄭侯爺和大皇子相視一笑,在老田身側的第三個位置上坐了下來。
大皇子是皇子,也是侯爵,只不過他自知自己這個軍功侯有點水,就特意讓了位置。
其實,鄭侯爺對大皇子也封軍功侯這件事沒什麼意見,更沒覺得什麼不公平,你爹讓你去自家公司當個經理,這叫事兒麼?
四娘在鄭凡身後坐了下來。
隨後,
在下頭,又有一眾軍方頭目過來,先來參拜靖南王,老田默默地坐在那裡,沒回應。
好在,這些人也覺得正常,甚至若是靖南王忽然搭理他們和他們嘮家常,他們才會覺得真正的惶恐。
接下來,他們和鄭凡寒暄,鄭凡自然不可能和老田那般端著,只能很禮貌地和他們寒暄。
這些人,說是軍頭子,但有一小半是軍爵二代,也就是祖上打仗得了爵位傳承下來的,亦或者是在京畿之地擔任什麼軍職的將領。
怎麼說呢,在燕京,還算是個人物,但放眼大燕軍方,就有些不夠看了。
另外,
鄭侯爺其實是趕上了好時候,一直走的是地方路線,不停地刷軍功來升官,最後封侯,不是走的尋常路子,幾次進京還都是來受封的。
可你偏偏還不能認為他沒根基,哪怕撇開靖南王對其的支援和看重不談,人家現在已經開府建牙,相當於半獨立的藩鎮了。
黔首崛起的神話,彎道超車的典型。
當然了,你要讓鄭侯爺選擇當兵油子那般熬資歷,打關係,那日子,過得肯定也不愜意。
和這些人寒暄時,左一個久仰,右一個如雷貫耳,時不時地還得搭配點兒語氣:
哦,原來是您,失敬失敬。
其實,有一個算一個,鄭侯爺基本不認識,就算自我介紹之後,也沒記住幾個人的名字。
層次不一樣,排面不一樣,就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