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羌人的部落習俗,和蠻人其實很相似,拳頭大的為王,麾下勇士的戰力,才是頭人說話的底氣。
最重要的是,
他明牙督司只是來幫乾人敲敲邊鼓,撿撿掛落,再順道從乾人這裡得到“加官進爵”,以更好地投入到北羌之地的爭霸之中;
而非真的,吾乃大乾忠良!
“撤兵,撤兵!”
原本的一切自我感覺良好,原本的自信滿滿,在這一刻,被完全地擊垮了。
明牙督司下達了撤兵的命令,他不要再打了,也不想再打了,你燕人要走,就走是了,何必與我在這裡血拼?
伴隨著犀牛角蒼涼的聲響,在接收到撤退的命令後,北羌人最後一點點的抵抗意志也消亡了,最後一丁點的心理負擔,也隨之不見,大家開始,撒腿跑吧。
自古以來,主將為何極為看重那似乎虛無縹緲計程車氣,因為所謂的“戰至最後一兵一卒”,只有在最為極端的情況下才可能發生,絕大部分時候戰爭的結果是以一方的潰敗而收場。
按理說,
眼下應該可以了。
北羌騎兵從士卒到主將,都被打崩了士氣,常規意義上而言的作戰目的,已經達到。
但對於鄭凡而言,
這,
還不夠。
北羌騎兵還存在著建制,他們的頭人,還能對自己的部族進行著約束和指令。
眼下的潰逃,只是一時的,雖然按常理而言,一支剛剛經歷了潰敗的軍隊,在短時間內也很難再重新擔負起正面作戰的責任了;
但,
乾人的許諾和賞賜,
足以讓他們的頭人再度鋌而走險,重新粘上來。
且經歷過這種被正面捶爆心懷畏懼的對手,他們接下來面對你時會更膽顫心驚,見你回頭甚至都可能嚇得調頭就走,但對於你而言,這反而更為噁心。
黑龍旗,
早早地就已經被鄭凡夾在肩下了。
胯下貔貅不需要吩咐,已經懂得了自己主人的意思,開始奔騰起來。
陳仙霸、鄭蠻、劉大虎各自扛著旗緊隨其後,阿銘劍聖和徐闖,時刻護衛在王爺的身邊。
貔貅,本就是燕人的圖騰;
王旗,是燕人軍方的最高象徵;
黑龍旗,更是燕人的軍魂;
當種種要素,被集結於一身時,
那就是神,
不,
是超越了宗教意義上神祇的一種存在。
他能讓你繼續思考,而不是渾渾噩噩的盲從,他讓你在清醒的狀態下,心甘情願,而不是如傀儡這般麻木僵硬;
王旗,
自戰場上賓士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