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簡單的話,卻將主體、定位這關鍵要素給講了出來,對於皇帝這種“專家”而言,可謂深刻到了一定的層次。
王爺端著酒杯,矜持地笑笑;
我不是真的懂,但我會背。
“可惜了,你的這一套東西,只適合晉東,在其他地方,是推廣不起來的。”
“是,佔了一片白地起家的便宜。”
“對,誰都清楚,把地犁一遍,再重新栽種莊稼其實最為乾脆省事,去他孃的治大國如烹小鮮,去他孃的窗戶紙縫補匠。
都知道小打小鬧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可又有什麼辦法呢?
我的改革,剛進入正軌,也是靠著這次東巡,到你這裡來借一波春風才能真的推下去,說實話,是取了巧了。”
“太客氣了。”
“但你這裡,也是有問題的。”皇帝很鄭重地說道,“你的標戶制,確實是彌合了你手下族群複雜的矛盾,也確保了在這一時期你能擁有充足的武力和對四方接納吸收的能力。
但標戶制又能存續多久?
要是一直是四戰之地,也就罷了。
現如今,雪原暫時是不成氣候了,日後再將楚國打崩後,一旦四方沒有再可以威脅你的強敵,你這個標戶制馬上就會自我糜爛掉。
現如今的這些燕人、晉人、楚人、野人、蠻人,他們能忠誠於你,跟隨著你南征北戰,悍不畏死,可一旦承平下去,他們的下一代,
必然會淪為只知道啃食這鐵莊稼的廢物!
而後,
成為你王府的……沉重負擔。”
鄭凡又喝了一口酒,平西王府的軍事制度,是自己和瞎子共同從八旗制那裡改過來的,也確實適合當下晉東的環境與局面。
姬老六的預言,其實很準確,因為在另一個時空裡,滿清入關後,曾經人數雖少但戰力卓著的八旗鐵騎沒多久就腐化成了一群遛鳥鬥蛐蛐的廢物,與此同時,清廷每年都得為他們負擔極重的財政包袱。
皇帝看著鄭凡,
問道;
“你覺得我說得不對?”
“你是真的懂。”
“呵呵呵。”皇帝滿足地笑了。
鄭凡開口道:“一時之法,以適應一時之勢,勢如水,水無常形,法亦無常形。”
皇帝點點頭,道:“我知道你的意思,變法革新,是吧?”
不等王爺再開口,
皇帝拍了一把大腿,
道;
“但問題就又來了,父皇馬踏門閥,用的是鎮北軍,率軍的是李梁亭,鎮北軍乃北封郡與荒漠之軍,李家雖然一度被稱為當年大燕門閥之最,但你我都清楚,李家,其實不算門閥。
也正因為有這一支鎮北軍,馬踏門閥才能成為可能。
靖南王為何要自滅滿門,為何馬踏門閥之舉父皇不以靖南軍為先?
因為當時大燕,朝堂、地方,乃至軍中,唯一不受門閥桎梏的,只有鎮北軍了。
都知道大燕想要徹底幹趴蠻族,想要一統諸夏,需要集權,可問題是,集誰的權?
用他們的刀,來割他們自己的肉麼?
變法革新為何難?
誰又能坐在椅子上的同時,再將椅子翻個個兒呢?
就比如這晉東之局,
要是哪一天,咱倆真的做成了。
你姓鄭的還在,以你姓鄭的威望,倒是有可能在最後再改一改,變一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