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白了,那只是個玩笑話,靖南王是不會當真,更不會當著眾人的面提出來讓李富勝去兌現的。
畢竟,田無鏡再寵鄭凡,也不會這麼著相。
而李富勝自己主動提出來,其目的就很明確了,為鄭凡揚名,甘願拿自己作筏。
羞惱是羞惱,
但長久以來,李富勝一直拿鄭凡當自己的晚輩。
曾經的鎮北侯府下七大總兵裡,他年紀是最大的,雖然在戰場上常常會發瘋喜歡身先士卒去廝殺,但在其他方面,他其實活得很通透。
今兒個他主動一提,這事兒必然會再傳開,成為屬於平野伯爺的一樁妙聞。
好在,煮靴子還要一段時間,接下來,在田無鏡的主持下,開始了軍議,所議的,也無非就是這些日子攻城的得失。
大家說了很多,鄭伯爺則一直在旁邊聽著,沒發表自己的意見。
甚至,
腦子裡開始迴轉到先前在王帳內的那一道摺子。
瞎子曾和自己一起專門分析過靖南王的立場,很顯然的是,靖南王對“家”這個概念,已經淡漠了,或者叫主動放棄了,所以,支撐著其信念的,就是“國”。
大燕的立國之本是什麼,就是燕人。
伴隨著自己和靖南王的關係不斷走近,鄭伯爺已經很久沒有“伴君如伴虎”的感覺了,但這並不意味著鄭伯爺放鬆了警惕。
那道摺子裡,包括靖南王的問話,其實就包含著對鄭凡自己政治立場的考量。
畢竟,鄭凡麾下的真正燕人,還是太少了一些,若是真的是那句“有教無類”……
從政治正確的角度上,必然得眾生平等。
田無鏡不會單純地說因為他是燕人,所以要偏愛燕人,而是在他的視角來看,只有堅持以燕人為主的綱領,才能讓這個他南征北戰打下來的疆域,開拓出來的帝國,一直延續下去。
這是政治立場,鄭伯爺目前沒得選,只能跟著靖南王走。
正在神遊之際,
忽然,
鄭伯爺看見靖南王看向自己,
“你覺得如何?”
剛剛開小差開得太入神了,鄭伯爺壓根忘記了先前他們在具體聊什麼,只是道:
“王爺說的是。”
此言一出,一時間,帥帳內諸多將領的臉色頓時一變,有些人,更是露出了極為清晰的憤憤之色。
鄭伯爺忽然覺得有些不對。
田無鏡點點頭,道:
“嗯,你也同意本王說的,他們確實是不經用。”
“………”鄭伯爺。
但這還不是最尷尬的,
最尷尬的是,
隨後,
田無鏡伸手指了指下面的李富勝,
道:
“這樣,讓平野伯來替你指揮兩天。”
“!!!”鄭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