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
占城王將所謂大明使者,細細的給朱厚煌描述了一下。朱厚煌立即知道,這個使者是假的。即便不是假的,也不是從北京下來的使者,或許是南方某個高官,派出的密使,為的就是迎合嘉靖。
其實占城王也能看出來這一點。
如果之前占城王是沒有什麼見識,但是自從朱厚煌到占城一行之後,占城就納入了東雍環南洋航線之中。有大批的商人往來於占城。占城王再也不是之前的土包子了。
但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占城小國得罪不起任何一方。
有些東西,體量在哪裡擺著,即便是不想與之有所聯絡,但是無論做什麼事情,都無法擺脫,在後世,就是企鵝與淘寶。在此刻就是大明。
之前,朱厚煌或許覺得,他在南洋的成就,是因為他自己卡在時代的脈搏之上。現在才發現。他之所以這麼順,是因為他是大明的親王。而現如今,他與北京關係並不睦。他最忠實的小弟,占城就立即撇開關係。朱厚煌原本想到朱厚煌從占城抽調一些民力,完全落空了,甚至他必須提防占城,說不定如果北京有明確的旨意,占城之事,或許還有反覆。
朱厚煌內心之中,甚至有了殺占城王,並其國的想法。不過被他生生的按捺下去了。
占城與安南是體量不同的兩個國家,如果不是安南陷入內亂之中,占城早就被安南吞併,從後世地圖上就能看出來,後世地圖上可沒有所謂占城的名字。但是朱厚煌非常明白自己要什麼。
東雍需要盟友。朱厚煌倒是想一國一國的南洋諸國全部滅國,將南洋化為行省。但是朱厚煌很明白,他做不到,大明或許有這個能力。但是東雍卻沒有。不說能不能做到逐個滅國,這些國家會不會聯合起來對抗東雍。單單是如此廣袤的地域,東雍根本無法鎮守。
所以,既然無法全部吞併。朱厚煌就必須在南洋拉一派打一派。他必須要讓所有跟著東雍的國家知道,跟著東雍有飯吃,朱厚煌的選定的兩個國家,一個是占城,一個是蘇祿。不過嘉靖的登基,卻破壞了這一切。朱厚煌建立起附庸國的計劃,出現了變數。
朱厚煌這才知道,嘉靖登基對他來說,是多麼大的影響力,作為大明皇帝他什麼也不用做,只需要表現自己的態度,就有無數人出面找自己的麻煩。
朱厚煌再也沒有心思與占城王說話,隨口打發了占城王。
還好,今天朱厚煌面臨並不是壞訊息,還有好訊息。
“鄭將軍有投效之心,孤又怎麼不接納啊?“
朱厚煌熱情百倍,恨不得倒履相迎。一副禮賢下士的樣子。如果不是占城王之前的背棄,朱厚煌絕對不會如此禮遇鄭綏。什麼東西都是有價值的。隨著外交形式的變化,朱厚煌越發覺得他並不是穩吃莫登庸。特別是大明是否會介入,這是一個令朱厚煌一想起來就寢食難安的問題。
朱厚煌知道他麾下計程車卒,在屢次征戰之後,還有京營衰落之後,可以說整個東方第一流的精銳。但是依舊免不了數量太少,或許三四萬兵力,在一場決戰之中,可以決定勝負,但是想要滅安南這樣的大國,依舊有一些力有不逮,本來,他想用大量的占城軍作為僕從軍。但是占城的變卦,讓朱厚煌的計劃落空。
他迫切需要給他提高大量人力的一方。
而鄭綏幾乎是他唯一的選擇了。
鄭綏與莫登庸相互對抗了十幾年了。可以這樣的說。一個人的能力如何,就請看他的朋友與敵人。鄭綏作為現在安南國內唯一能與莫登庸相抗衡的人。就可見鄭綏的實力,以鄭綏的實力與聲望,再加上東雍的實力,足以拉起十萬大軍,這十萬大軍的成色如何,不用去說。單單是數量就足夠了。
其實古代戰爭,一場數十萬人的會戰,真正決定勝負的,就是數萬精銳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