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是這樣,王巨仍將他們單獨放在一起,又派了一營保捷軍日夜看守著。
王巨又騎馬來到民夫前,繼續訓話:“各位父老鄉親,我知道,讓你們來,你們心中不高興,朝廷只擔負了你們的伙食,每人每月只有三斤肉,也只提供了一些簡易器械,包括這些工棚,還是你們自己伐木蓋的,甚至還讓你們自帶扁擔、籮筐、鐵鍬、鐵錘,但是我想說一句,這幾年,幾乎年年有災害,兩位先帝大行了,加上大順城之戰,國庫空空如也。所以有這些錢帛擔負伙食,還是官家從內庫裡掏腰包墊付的。別看朝廷所出甚微,實際這個用費不小。”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倒不是虛誇。
去年關中略有旱情,糧食收成不大好,因此一半糧食是從中原調運過來的。
那必須用河船裝到三門峽,再卸下來,走幾十裡道,重新裝上小船,進入渭水,不過好在這裡是涇水下游,仍能通航,但就是這樣,一斗糧食成本運到工地上,也超過了一百五十文,其中還有一半是粟,否則換成面與米,成本會更高。
這還要感謝一個人,薛向。
由薛向排程,浪費不嚴重,否則成本會超過兩百文,若是官員再無能,三百文也不是不可能。
但難就難在第一年第二年,今年若是兩邊合龍,便能得到大量耕地,若是搶在中秋合龍,說不定還能提前種一些冬小麥下去,那麼明年糧食供給壓力也就會輕鬆了。
然而王巨心中清楚,沒那麼簡單,到了冬天,糧食會更緊張!這才是最悲催的。
現在工地上近五萬人,一天消耗的糧食就能接近一萬鬥,想一想僅是糧食,這個水利完成,就得花多少錢吧。況且還有蔬菜鹹菜,每月的三斤肉,柴米油鹽,以及各項材料,包括火藥等等。
這個沒必要與百姓們細細算賬了,王巨繼續說道:“但是呢,一旦鄭白渠修好後,受益的是誰?是你們,是你們子孫後代。眼下吃幾年辛苦,幾年後,這裡將會變成關中最肥沃的地區。”
還不說,真有一半百姓理解了。
至少看這陣場,這回朝廷與前幾次修渠大有所不同,看樣子是來真格的。
“樹牌!開工!”王巨喝了一聲。
幾十個衙役將一個大木牌樹在邊上,木牌上是一幅地圖,清楚地標註了所有乾渠與支渠的路線。
但這次王巨有些坑。
事前楊蟠侯可問過一句,要不要丈量一下原來的耕地,以防以後淹沒,或者其他原因,好有所補償。王巨說無需,不用丈量,因為各縣縣薄上有所有人家的田畝,包括各個等級,這都是記錄在案的。照這個縣薄記錄補償便是。
這也能說得通啊,現在這麼亂,如何丈量?
然而隱田呢,一旦鄭白渠修建起來後,那些隱田便掉到坑裡面了。因此這個木牌下面還有一個露布,自今日起,墾田不得計入各縣薄冊,朝廷毋認。
等著傳令兵,將王巨的話一一傳下去,王巨手指著一名漢子,問:“你叫什麼名字?”
“小的叫韋白平。”
“好,今天就由本官與你共同抬石。”王巨說完了,脫下官靴,穿上草鞋,拿起木槓,看著還呆呆站在哪裡的韋白平說道:“快來幹活。”
“明公也幹活哪。”
“你們為了自己幹活,本官為了朝廷幹活,有什麼不對嗎?”
“這不大好吧。”
“別廢話,也休想偷懶,我們快乾活。”
韋白平依然傻呼呼地,但被王巨牽著手,來到下面,王巨熟練地用筐繩兜起石頭,說道:“韋白莊,抬啊。”
那就抬吧。
但王巨這一出,讓侯可傻眼了,讓附近所有百姓一起傻眼了。(未完待續)
喜歡暗黑大宋請大家收藏:()暗黑大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