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離得也不是很遠,若有事,也能及時聯絡。
侯可看著楊蟠帶著部分胥吏與官兵離開,長吐了一口氣,心想這樣也好。
看到楊蟠走了,侯可說道:“如果朝廷錢帛再多一點就好了。”
他還對著第一處那個選址念念不忘,從哪裡打通多好哪,一下子就與北洛水灌通了,那將灌溉多少耕地?
“侯知縣,想修渠是吧,我們先忘記北洛水。想一想南洛水,還記得西漢的龍首渠吧。”
“知道,就在洛南縣。”
“如果我們用這種魚鱗塘加上大方石。不惜成本砌起一道攔河大壩,強行分出一部分河水。隨山谷而走,或者再炸開幾個燧洞,那麼能灌溉多少耕地?”
“這個主意不錯,就是用費很大,哪裡似乎有很多山。”
“那我們再換一個地方,侯知縣可記得成國渠?”
“這個我知道,是漢武帝時修建的,唐朝時還重修過。從引渭水經郿、扶、武、興至咸陽,重新退入渭水,而且沿途有諸多支流,水量充足。”
“如果我們幾人聯手團結協商,再加上火藥的幫助,你認為能不能將它重修起來?”
“能,這條渠若修起來,大約也能灌溉兩萬頃耕地。”
現在幾個河流水量比後世的好,無論那一條修起來,又捨得下血本。往死裡修,都比後世受益面積大。
“郿縣西北是斜峪關,斜峪關下有一支水量充足的渭水支流。叫斜水,如果在斜水下陡門堰壩蓄水,能不能灌溉幾千頃耕地?”
“似乎能吧。”
“那麼長安附近的澇谷水、灃水、滻水、灞水這些原來的水利,可不可以進一步翻修擴大?”
“若那樣,整個關中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若那樣,災難到來了。”
“咦?”
“侯知縣,我想你大約聽到我在政事堂上所說的那番話,黃河之所以沒有出大問題,乃是水量仍然浩大。如果黃河上游水量全部被劫走。天大的災難便到來了。水流量變小,河沙沉澱速度會迅速翻倍地增漲。稍稍汛警,就會到處缺堤。人類渴求無限。大地地力卻有限。一個鄭白渠修好了,我們應當滿足了。”
“這個說法……”
“還有一個辦法,從黃河上游開始,從大非川開始,一直到南河套,到涇渭上游,到北洛水上游,所有地力貧瘠的山區百姓,一起遷徙出來,然後植樹造林種草,將所有荒漠戈壁荒山禿嶺,一起點亮碧意,黃河水清,涇渭水清,北洛水水清,那麼就可以在關中透支。”
“這怎麼可能。”
“所以我們知足吧。”
…………
各地民夫軍士陸續到齊,保捷軍與廂軍兵士達到了兩萬三千多人,各州縣民夫達了兩萬一千餘人,外加五千名戰俘。
這個人數也可能是以後最多的時候,那五千名戰俘早晚要歸還西夏,農忙時,九成以上的民夫得回家幹活,秋天到來,廂兵運輸任務繁重,也要各自回營。唯一正常的就是一萬七千餘保捷軍,甚至可能,以後還能增加部分保捷軍過來增援。
各個兵士在華池縣派來增援的那營保捷軍指導下,安放火藥,陸續將它們點燃,一聲聲巨響出後,許多岩石被崩開。
這才開始正式幹活了。
王巨先騎著馬來到那五千名戰俘面前,也沒有五千人了,又有一百多名戰俘因各種各樣古怪的原因而死。
王巨翻身下馬,從這一個個目光呆滯的戰俘身上掃過,說道:“我朝士大夫喜說以和為貴,我不喜之,總之,你們西夏強大了,必然會來侵犯我朝。但將我朝激怒了,也早晚發兵攻打你們西夏。這很正常,國與國之間,只有利益關係,沒有友誼關係。中原強大了,你們會來依附,中原弱小了,你們必然會來侵犯。但是……你們還是人嗎!”
“你們窮我知道,你們過來搶擄我也理解,但為什麼要殺害無辜的百姓,為什麼姦淫擄掠,無惡不作?現在這種下場,是不是你們自找的?不過沒關係,我朝陛下聖明慈善悲,還給你們一個機會,現在正在重給歲賜,也正在派使會談,只要談好了,本官還會釋放你們回去。包括現在,你們與我朝百姓一樣的伙食,一樣的供給。但誰若不認真的勞動,偷懶或者抵抗,本官殺無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