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卿記起了兒時聽到的那些傳聞,嘆息說道:“沒有人知道。”
蘇寒山問道:“怎麼會無人知曉?”
陳天官說道:“關於那一戰,江湖甲子年裡流傳的版本很多,可卻沒有幾人真正親眼見過。有人說老劍神的斷劍留在了八千尺劍壁之上,也有人說那柄斷劍入了天門,已非人間之劍。究竟哪一種說法正確,恐怕唯有當初見證過驚世一戰的那些人說得清。”
蘇寒山點了點頭。
聽得津津有味的黃裳兒忍不住讚道:“原來老頭這麼厲害!”
陳天官說道:“可不是!江湖三百年,劍修何其多?然而配得上劍神稱號的,不算後來者東海劍神,也唯獨他一人而已!”
蘇寒山又問道:“既然還劍湖本就存在,為何要說還劍湖現世?”
大理寺卿陳天官出身江湖,其下屬也大多是江湖草莽中途投效朝廷,因此即使身處廟堂,對江湖中近來發生的事件也有所耳聞。
陳天官說道:“西楚亡國後,江湖甲子年裡,其實陸續有許多劍修去過八千尺劍壁,企圖尋找那些沉入湖底的名劍。然而奇怪的是,無論那些人如何找尋,哪怕潛入湖底,也感受不到一絲劍意,更加找不到一柄名劍。那些劍像是有了靈魂一般,在刻意躲避尋劍者。”
“我想傳信裡說還劍湖現世,應該是指有人在尋劍的過程,感受到了消失的那些劍意,又或者找到了那些名劍。”
曾路過江湖,對江湖產生過諸多好奇的蘇唐九皇子蘇寒山不由感慨,說道:“有機會,還真想見識見識八千尺劍壁。”
蘇寒山心想,也不知那牽馬掛劍的楚家後裔現在怎樣了。或許還劍湖現世,與楚門客有關也說不準。
火光映著臉頰,陳天官拭了拭汗說道:“去往咸陽古道正巧順路,待辦完了正事兒,殿下有意,臣定當陪殿下登那八千尺劍壁體驗體驗歷史遺留的痕跡。”
話音剛落,蘇寒山聽到一聲充滿蔑視味道的冷笑。
隔著篝火望去,見樓拜月幾人圍繞的火堆處,時節雨臉上笑容漸漸收斂。
蘇寒山卷握著佛珠解語,起身走去。
時節雨,牧童,樓拜月和任平生。
這四人都曾是想謀取自己性命的殺手,後來落入陳天官手中,渡過了一段時間的牢獄之災,想來心中或多或少有些怨恨。
若說蘇寒山此行對這幾人沒有分毫提防忌憚,那是斷然不可能的。畢竟百曉生所著百兵鑑,這四人都是榜上有名的大宗師高手。
接下來要一路同行,在蘇寒山心裡,難免是一塊疙瘩。
所以他想,倒不如趁著機會與這幾人結識一番。何況江湖上的事,誰與誰是敵是友,本就難分明。再不濟也可探探底,進行些許瞭解,也好防有所防。
蘇寒山走到樓拜月幾人身後,倒是半點兒不生分地坐了下來。
顧長亭與陳天官緊隨其後。
這位江湖出身的大理寺卿明顯很清楚江湖人無酒不歡,於是揮了揮手。
隨行下屬取來些許酒水,朝篝火旁丟了數袋。
蘇寒山擰開一袋烈酒,遞於牛背山字劍門的少爺時節雨,說道:“接下來還有一個月的路程,時兄弟有話,何必藏在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