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拒絕?”
易青可沒想過讓自己的女人都放棄工作,安心在家做家庭主婦。
就是付藝偉,如果她想要拍戲的話,易青也不會阻攔。
本來他身邊的女人為了他就已經犧牲了很多,如果再因為家庭,讓她們放棄喜歡的工作,易青就更內疚了。
而且,易青也希望他的女人能有自己的事業,自己的生活,不要做什麼都以他為中心。
就比如酒井法子,她之前就是日本當紅的偶像明星,如果就這麼放棄的話,實在是太可惜了。
酒井法子聞言一愣,她沒想到易青會是這樣的反應:“可是······孝和還那麼小,我······”
“這有什麼關係,家裡不是還有你媽媽在嘛!如果你想要復出的話,我去拜託她,相信一定沒問題的!”
酒井法子本來都已經決定要拒絕了,可是一聽易青這麼說,又有些猶豫了。
“是什麼劇本?”
易青知道,為了孩子,酒井法子在產後已經拒絕了很多演出的機會,這次明顯是心動了,易青也覺得好奇,到底是什麼劇本這麼吸引她。
“信長!”
劇本的封面上只有這兩個漢字。
“是織田信長?”
易青對日本戰國時期那段歷史也非常感興趣,前世也曾看過不少這類題材的電視劇,比如《利家與松》,還有《功名十字路》什麼的。
這一類的電視劇,在日本,統稱為大河劇。
日本大河劇的主要題材多是人們熟悉的戰國時代故事,其次則是幕末故事,改編自歷史的也不在少數。
在選角方面多以實力派演員為主,不過,後來因為收視率不振的關係,開始大量採用了偶像演員,且在故事上架空部分頗多,也因此遭到非議的地方也不少,所以一度有人提出“大河廢止論”,認為應該停拍大河劇。
大河劇的概念,據說源於大河,多改編自一些歷史,但歷史不一定是大河。
當下的日本大河劇雖然經常改編自,但不同於中國的古裝劇,其多有嚴密的歷史考證,甚至,可以當做教科書來看。
至於後來胡編亂造,大概也是因為編劇實在是沒什麼可以寫了,只能胡編亂造。
總不能一直都是本能寺之變,信長君燒一次就行了,不能一直燒,一直燒,燒個沒完沒了。
現在的大河劇編劇在歷史問題上,通常都會採取審慎與前沿並重的態度,對歷史問題的表現,既要有充實的依據,又廣泛採用近年來學界研究的成果。
相較於對待自身歷史的嚴謹,小日本子在面對那段對外發動侵略時期歷史的時候,卻集中選擇了爆盲。
大河劇的黃金時代是1987到1989年,《獨眼龍政宗》、《武田信玄》和《春日局》三部是歷史上收視率最高的三部大河劇。
主打大河劇的日本NHK電視臺,論地位,基本上就相當於中國的央視,從1963年開始,NHK電視臺每年都要拍上一部大河劇。
但是這些為什麼叫大河劇,大河劇是什麼意思呢?
有的人以為日本人叫大和民族,所以這些歷史劇叫做大河劇,但事實上這是完全沒有關係的。
大和與大河,只有中文裡讀音一樣,其間完全沒有關係。
另一方面,有人以為歷史劇就是大河劇,這種觀點也不能說完全正確。
要解釋大河劇的概念,首先要說明一下什麼叫大河。
其實,大河並非日本人的發明。
這個發源地是法國,最早出現的是大河,被認為是羅曼羅蘭寫的《約翰·克里斯朵夫》。
&nanfleuve,翻譯過來就是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