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疑問剛從老人的心頭升起,思緒便被走上前的工作人員打斷:“杜邦勒先生,剛剛我收到通知,負責今天盛典的寧院士現在方便跟你會面,請跟我來。”
“好的,稍等。”
奧爾格·哈維·杜邦勒雖然回答的很快,但心裡還是有些意外。
其實昨天他就希望能跟寧孑見面,但知道盛典的前一天寧孑會很忙,所以也表達過可以在今天寧孑不忙的時候見一面的請求。
但得到的回覆無疑都是那種客氣中帶著嚴謹疏離的回覆:“我們會將您的請求上報的,請您耐心等待,如果寧教授能抽出時間,我們會第一時間轉達。”
標準的官方性質回答,挑不出錯處,大機率也不可能有任何回覆。畢竟他太清楚官方流程那一套了。
當然,他是想盡快跟寧孑見一面的,之前的協定必須要落實。他對尼森·蒙巴頓從來都沒好感,自然也不太信任他的承諾。哪怕理論上這位蒙巴頓先生是代替寧孑的承諾。
戀戀不捨的最後透過觀景臺的無死角玻璃看了眼腳下那顆龐大的藍色星球,老人站了起來跟在了工作人員的身後。
這裡的景色雖然獨好,但老人相信自己肯定還有機會能看到的,當然前提是這次見面能順利。
跟在工作人員穿梭在人流中時,老人突然想到了剛剛登船時,尼森·蒙巴頓主動找來跟他聊的那些東西,心裡突然多了些明悟。
似乎到了做決定的時候了。
……
奧爾格·哈維·杜邦勒在路上跟著工作人員坐了三次電梯,穿過了六扇掛著非請勿入標識的大門,然後來到了最後一處門前停下了腳步。雖然老人一向驕傲與自己的記憶力保持的很好,但他還是不太記得該怎麼回去了。
尤其是乘坐電梯的時候,他能感覺到其中兩個電梯並不是上下移動的,而是在平行移動。這除了說明吳剛號夠大之外,也表明了船體內部的結構跟線路極為複雜。
在工作人員輕輕的敲響房門時,老人也給吳剛號再次下了一個定義:一座大型立體迷宮。
“請進吧。”
門被推開,隨後工作人員做了個邀請的手勢,隨後退去。
杜邦勒走進門便看到寧孑正抱著那隻在各種鏡頭前出現過無數次的貓,站在房間的正中央。
讓他詫異的並不是那隻貓在這個場景出現,而是這個房間的視野甚至比觀景臺還要完美。腳下就是地球,四周上空則是星空,甚至還能看到遠處的衛星。一時間杜邦勒再次不太確定這是哪個位置了。
唯一的缺憾是,房間裡沒有任何陳設,甚至沒有一張能坐著的凳子,只能站著。
“歡迎你,杜邦勒先生,不用奇怪,這裡是吳剛號的瞭望塔,包括地板都是顯示裝置,你所看到的其實是飛船外圍數十萬各種型別的攝像頭實時拍攝的影象,然後透過計算處理之後還原的景象。這裡其實在飛船中部。”
杜邦勒壓下心頭的震驚,瞭然的點了點頭,答道:“很讓人吃驚的技術。當然今天其實我已經見識了許多,基地的發展讓人讚歎。”
“客氣了。”寧孑微微點了點頭,笑著說道:“這裡唯一的不好是,沒法請你坐了。不過我想站一會更有利於健康。”
“當然。”杜邦勒點了點頭,回應道:“我也已經坐得夠久了。”
“你能見諒就好。其實今天在船上還有位重要的客人要陪的。但那位客人怕影響到吳剛號的飛行,讓我安心等到典禮完成之後再向他彙報這裡的一些設施。所以先由其他工程師去接待了。
但其實絕大多數人甚至包括基地內部設計飛船動力系統跟操控系統的工程師都不太清楚,吳剛號的操控不需要人為干預,只需要預先設計好指令就行了。其他都可以交給人工智慧來完成。”
“完全自動駕駛?”
“對,因為這種反重力飛船真要人工操作需要長期的訓練。星球提供的重力其實並不均衡,所以在確定方向的時候需要對飛船姿態不停的進行微調才能保證平穩。即便是脫離重力環境的情況下,吳剛號四周總計有6327個動力源,要保持速度跟方向同樣需要極為複雜的操控。按照我制定的飛行守著有七千多條注意事項,想想都讓人頭皮發麻。沒辦法,它真的太大了。”
“是啊,它的確太大了!”奧爾格·哈維·杜邦勒看著腳下的地球,再次附和了句。
還能說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