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過頭,將注意力再次放在了電腦上,突然看到還有編輯發來的資訊,點開一看,說明了跟論文搭在一起的還有完整的試驗過程錄影,已經以附件的形式發到了他的郵箱裡。
這便讓威廉·理查德更感興趣了。
很快,他便下載好了影片,開始了觀看。
過程沒什麼好說的,但很快,他便按下了暫停鍵。
然後仔細的看著影片中一個熟悉的身影,那是……多米尼特·鄧肯?
威廉·理查德揉了揉眼睛,隨後非常確定,跟在那個年輕人身後的傢伙,肯定就是多米尼特·鄧肯。
這位哈佛的教授去年曾受邀來過帝國理工大學開了為期一週的短期課程跟一場報告會,威廉·理查德受邀參加了那場報告會,會後還跟多米尼特面對面的聊過十分鐘,並一起共進了午餐,所以對這位年輕的數學家印象非常深刻。
神吶,多米尼特·鄧肯怎麼會到華夏了?還跟在那個天才孩子後面一起進行了一場跨時代的試驗?
抱著好奇的心態,威廉·理查德開啟了哈佛官網,仔細尋找,果然從官網某個角落裡找到了這次哈佛跟體大的學術交流活動的資訊。
所以這是偷偷跑去華夏做了交換教授?
威廉·理查德瞬間興奮起來。
當他看完整個影片,則更興奮了。
這是什麼?
兩個世界級年輕天才的對決?
又或者兩位天才的聯合?
很快威廉·理查德便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發!
論文立刻發表!
就為了這寶貴的試驗記錄影片也要儘快把論文發出去。
主編的許可權不就是在這個時候用的嗎?
學術界也死氣沉沉這麼久,也該熱鬧一下了!
……
華夏,京城,燕北體大。
伴隨著暑假即將過去,校園也逐漸恢復了往日的熱鬧。
對於寧孑來說,剛剛過去的八月收穫更是巨大的。
透過對於寧氏思想數學基礎的學習,讓他對整個數學體系有了全新的認知。
如果說之前他還曾擔心過小貓是不是對湍流演算法的設計太過自信,現在他真的沒那種擔心了。精巧的構思,跟領先這個世界多年的數學思想,的確是很難破解的。
寧孑這段時間看過許多相關的數學論文,都是這個時代頂尖數學大拿的研究成果,他已經能夠從中看到差距。
數學思想是很奇妙的,無法直接比較,但當奇妙的數學思想轉化為數學工具,便能區分出高下了。超越了一個時代的思考,讓許多在現在看來極為困難的問題,變得簡單。
就好像已經被證明的龐加萊猜想。曾經的數學證明過程,需要一篇上百頁的論文來證明。
但如果將寧氏思想中許多前置數學工具以論文的形式發表併成為大眾認可的定理之後,大概只需要十頁就能將這個問題闡述清楚。
這就是學習跟開創的區別了。
從這一點上來說,這個時代所有的理論數學家、物理學家其實都是站在偉人的肩膀上前行的。比如應用極廣的傅立葉變換……
最讓寧孑感覺興奮的大概還是,三月正式通知了他,單純的數學學習課程終於可以結束了。接下來的課程數學將不在是主要課程,而是結合課程。
同時下階段的任務也出來,這次三月給出的任務非常具體,透過設計一種光學計算模式,挑戰NP完全伊辛問題。
怎麼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