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孑的橫空出世,雖然大機率不會影響到多米尼克·鄧肯明年拿獎,但最年輕的菲爾茲獎獲得者卻有了變數。畢竟這位華夏的年輕人明年才剛剛二十歲。
說實話,羅伯特·凱尼其實從內心深處不希望寧孑這麼早拿獎,甚至這也代表了許多人的心聲。
因為寧孑太年輕了。
如果明年寧孑拿了菲爾茲獎,便將最年輕的菲爾茲獎獲得者重新整理到了二十歲,這也意味著在很長一段時間,甚至可能在菲爾茲獎存續期間,想要在這個基礎上繼續打破這個記錄幾乎完全失去了可能性。
一個本來極好的噱頭就這樣被活生生的折騰沒了,但這畢竟只是一部分人的想法。少了噱頭跟獎項的公信力比起來,顯然後者更為重要。
想到多米尼克·鄧肯的爆點在於,他跟寧孑都極為有可能在明年拿到菲爾茲獎,且都還是打破了菲爾茲獎年齡記錄的獲獎者。
如果讓多米尼克·鄧肯成為寧孑這篇論文的審稿人,說不定還會在數學界成就一段佳話。
世紀天才的對決,從來都是讓人喜聞樂見的橋段。
若兩人有機會相互審稿,相互間給出的意見也將成為寶貴的資料。
想到這裡,羅伯特·凱尼直接拿起桌邊的電話打給了多米尼爾·鄧肯,現在這位年輕數學家在哈佛擔任教授,說起來兩人的私交不錯,實際上這位《數學年刊》的總編跟許多大數學家的關係都還處的不錯。
當然這也是職業使然,跟大數學家們搞好關係,投稿的時候也會想到你。至於一般的數學家,那情況可以反過來,電話很快接通,多米尼克·鄧肯的聲音也隨之傳來:“羅伯特,你好像很久沒有聯絡我了。”
“是的,最近一段時間很忙,你懂的。”
“呵……好吧,有什麼事嗎?”
“的確有些事情,你應該已經知道華夏的那個寧了吧?”
這個問題讓對面沉默了半晌,才開口回道:“當然,實際情況是,這段時間他的名字已經快讓我耳朵起繭,事實上我正在看他的論文。但如果你打電話也是跟那些無聊的人一樣,想詢問我對他的看法,我可能會把你拉進黑名單的。不,不是可能,是一定。”
羅伯特·凱尼費盡力氣才忍住笑出聲來。
這個世界上果然永遠不缺那種看熱鬧不嫌事大又喜歡挑事的人,這種人還挺多,哪怕是學術界同樣如此。
“不不不,鄧肯,你應該知道我可沒那麼無聊。當然如果你需要做心理按摩的話,也許我可以為你推薦……好吧,其實是因為那個寧又投了一篇論文,我希望能邀請你做這篇論文的審稿人。”
“他又投了一篇論文?!
”
對面的語氣很驚詫……
畢竟寧孑關於NS方程的論文發表了才不過半個月,在數學界產出了這種等級的成果,怎麼說也要修整一段時間,等待著跟學術界進行一場曠日持久的辯論,比如每天回覆各種詢問探討的郵件,接受各種邀請去做巡講……
怎麼還有可能繼續投論文?
當然這是多米尼克·鄧肯還不太瞭解寧孑。
雖然寧孑最近郵箱每天的確都會收到很多希望跟寧孑進行學術探討的郵件,也的確有很多邀請,但他從來沒有開啟看過。即便是範振華轉述的一些要求都被他果斷拒絕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篇論文字就是計劃外的。
如果不是關係到方教授的課題,不管是寧孑跟三月也都沒想過要專門針對一個細分領域的數學方法,整理出一篇論文來。
“嗯,不止如此,還延續了他一貫的水平。”羅伯特·凱尼又刺激了對面一句。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這位總編也喜歡看熱鬧。
更別提天才之間的思想碰撞尤其讓人激動。
“但是你知道的,羅伯特,我對於偏微分方程、流體並沒有太深入的研究。你確定找我做審稿人?”
“不不不,他新投稿的這篇論文是關於辛幾何的。更確切的說法是他開創了一整套用來切割高維複雜結構的數學方法,他稱之為寧氏切分法。我剛剛看完這篇論文,如果切實有效的話,他的這套方法能讓人們在研究相關問題時候,過程變得更加簡單跟直觀。”
這番介紹再次讓電話對面陷入了長久的沉默。
“羅伯特,今天不是愚人節。”
“事實上當我剛剛在投稿系統裡發現這篇論文的時候,我也覺得這是個玩笑,但我剛剛才看完整篇文章。”
“那……好吧。既然你這麼推薦,我覺得的確應該先看看論文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