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戈東樹也只能往好處想了,畢竟有為集團還是得有底線。
……
雖然陳永剛最終還是礙不過面子專門帶來了訪客,但不得不說其他安保措施還是做的很到位的。這也讓寧孑的名字依然掛在熱搜上,人在體大的訊息也已經傳了出去,但對他的影響並不大。
無非就是連堂姐都在網路上刷到了他的名字而已。
只要他不開啟網頁跟那些社交軟體,什麼熱搜不熱搜的便可以與他完全無關。依然可以安靜的面對三月給他整理好的那些數學難題。
但對於廣大的吃瓜群眾們,情況自然不同。一般而言華夏各種熱點新聞在網路上爆發,引發熱議,平均生存週期大概能有三天,如果影響極大,或者被刻意引導,大概能存續到五天,最長也許能連續一週引發關注。
當然也有些本該爆發三天以上的熱點,因為更勁爆的訊息傳出或者管控,可能不到一天就消失不見。
寧孑的名字上了熱搜這件事,明顯正在爆發期。
華夏又出了一位年輕的數學天才,絕大多數人都是喜聞樂見的。尤其是年紀輕輕就已經有兩篇數學論文登上了《數學年刊》這種在全球許多數學家眼中如同神一般存在的刊物上。
更別提兩篇論文在兩個月內接連發表,還解決了兩個世界難題,其中一道難題還是大名鼎鼎的千禧年七大難題之一。這就更讓寧孑的名字有了一絲傳奇的性質。
這著實很刺激人,尤其是刺痛了不少真在攻讀數學博士們的那顆敏感的心。不過大多數人的心情也只能是敬仰。
也有質疑寧孑的年紀怎麼可能有如此水準的,再加上華夏總有些奇怪的人喜歡把一些成果往自家孩子身上堆,也不管符不符合邏輯,於是網上的爭議聲自然變大了起來。
如果在加上本就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便讓這些熱搜更熱了,熱到冒泡。
當然看起來依然是個自然發酵的過程。
隨著熱度的不斷增加,關於寧孑的過往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扒了出來。
畢竟人在這個世界上生活,必然會有痕跡。
曾經的同學,老師,街坊鄰居……
看到這個熟悉的名字,跟熟悉的經歷,想到那個熟悉的人,自然會忍不住多上一句嘴。
當有心人將這些資料都開始整理起來,便側寫出了一個輪廓……
第一批被打臉的是那些關於學術轉移造假的懷疑。
小城少年,高中前的生活圈根本沒有離開過南湖省的小縣城,還在離異家庭,跟著父親生活。父親是工人,還在九十年代便因為廠子倒閉下了崗,之後一直是打零工為生。
到是還有個大伯,但也不是什麼富貴人家,只是在小縣城裡開了個五金店,寧爸就是在這五金店裡幫著做些小工。甚至寧孑小時候在學校為數不多的三張照片都在網上被髮了出來。
兩張初中,一張高中,都不是主角,兩張是拍照時不小心帶到了,但被直接圈了出來。另一張則直接是初中的畢業照。
但凡有眼睛都能從寧孑的衣著打扮跟那副實在醜到極致的黑框眼睛看出這年輕人被養得很糙。
所以哪位學術大佬腦子有坑,要把如此輝煌的成果一定要塞給這麼一個看上去沒有任何背景可言的年輕人?
那些小學就能研究癌症的孩子,起碼也得有一個當博導的父親不是?
就這樣關於那些成果存疑的言論漸漸銷聲匿跡了。
有些節奏輕易便能帶起來,但有些節奏,很難帶起來的。畢竟還能瀏覽網頁的人就算蠢,但肯定不瞎。
隨後便是寧孑那些經歷。
尤其是從華清退學的經歷,其實這一點還保護的挺好。
當時這件事情的確被鬧出什麼波瀾,雖然寧孑從學校離開,但給的理由也的確是跟不上功課,因為多次學術警告被勸退。本來在當時這的確是中規中矩的理由,能夠達到保護雙方的隱私。不至於留下什麼汙點。
畢竟被華清因為學術勸退其實真要較真也不算丟人。
說實話能考上清華已經超越了華夏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同齡人了。甚至被退學後能知恥後勇,做出一番成就未來重鑄輝煌,還會被交口稱讚。
比如當年比爾·蓋茨不也是在名校讀書沒念完便直接輟學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