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在洪武十五年前,有十年左右沒開科舉,主要靠薦舉制。
這給大明的商人,還有鄉紳開了個口子,他們紛紛給自己看好的“賢才”造勢造名,資助錢財舉辦詩會等,為賢才上升提供方便。
導致在大明停下科舉之後的十來年間,朝廷裡進入了大量的,靠著關係進入朝廷的官兒,這種官員,南直隸府尤其多。
前世那個時空,洪武十八年爆發的郭恆桉,與其說是官場舞弊桉,賦稅造假。
不如說,是因為大明十年沒開科舉,導致大明南方薦舉出來的鄉吏,知縣這些,和能交賦稅的大地主階層沆瀣一氣不交糧賦,官府只能想辦法填坑造假,最後暴雷。
任用北人為南官,能少許多包庇,為朝廷徵收起糧食來。
此次,因為方孝孺負責大明的中卷,負責雲南,四川,貴州等地舉子生員考試,所以吳中等幾個人留在蜀中,也能得方孝孺照拂。
另一邊。
“爹。”
朱雄英進入朱標的船艙,朱標正在和地方官員處理政務。
主要,就是集中在戶籍,黃策地契這些東西上。
元朝時,蒙古人有意不對四川大治,因為此地的老百姓十分反元。
他們攻入之後,將城池燒燬了,城牆拆除,捎帶著,成都府的戶籍,稅表等,全都沒了。
而明玉珍入主川蜀,也只圖享樂,主要統治著成都城池周邊,也別提什麼戶籍稅冊。大明接受過來的,是一個兩眼一抹黑的西南地區,甚至還不如甘肅,甘肅因為地處絲綢之路要道,大元也對戶籍做過統計。
如今,大明經過這麼多年的丈量,統計,堪堪初步完成了川蜀之地的戶籍賦稅統計。
“參見太孫殿下。”
川蜀本地的官員,連忙拜見。
而景川侯曹震,吉安侯陸仲亨,還有四川教學方孝孺,早早就到了漢中迎接太子朱標和朱雄英,此時也在船艙中。
“免禮。”
朱雄英擺擺手,他坐在一邊旁聽,方孝孺見眾臣都圍著朱標,自己也插不上話,綴後幾步,靠在朱雄英身邊,低聲道:“太孫殿下,有好事。”
“什麼好事?”
“我國安司按照太孫殿下的圖紙,發現了滇南銅礦,產銅極多,我大明得一聚寶盆矣。”
“這算什麼好事?”
朱雄英搖搖頭。
山西還發現了大量煤礦呢,大明九邊衛所,以後就不那麼缺柴火燒,能喝熱湯了。
不過……
朱雄英忽然想起一件事來。
對啊,我怎麼把這事兒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