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上挎刀少年卻道:“那又咋了,說書人都說‘撼山易,憾岳家軍難’,咱崇拜英雄還不成!”
“再說,你家祖宗才是金人韃子,咱是正兒八經的漢人!”
元朝丞相脫脫編撰宋史,採集了遼金舊人的言語,給了岳飛很高的評價,就這一句“撼山易,憾岳家軍難”就足以彪炳史冊。
要知道歷朝歷代,編撰前朝史冊,基本上是各種黑,元史也沒少黑宋人,蔑稱南蠻的事兒沒少做,將宋理宗的頭蓋骨做成密宗酒具,將宋朝皇帝的陵墓都挖了,他們在編纂史書的時候,本來沒必要寫岳飛有多勇武。
他們完全可以換個方式,把岳飛寫的不堪一擊。
但是蒙古人和遼金舊人,在岳飛死後許多年都感嘆他厲害,史書也不吝筆墨,可想而知當年的岳飛有多勐。
尤其是,岳飛還是北人,故而北地老百姓多少年來一直傳頌他故事,多有說書人將岳飛忠義勇勐傳頌,到了後世因為某個有麻子的滿清皇帝極為喜歡聽岳飛故事,形成了說岳全傳故事,而當時的滿清八旗武廟,承襲明制,一直拜岳武穆和關帝,邊關將校衛所,都有嶽武穆神像和關帝爺神像。
但是此時,關帝爺還並未被封為武聖,一來三國演義還未流行,關帝被封為武聖,要到明朝末年崇禎時候,明初,但凡是有投軍報國思想的北人,無不仰慕嶽武穆精忠報國思想。
那樹下少年聞言大怒,罵道:“你是個鳥的漢人,你家族譜寫著,你是遼東契丹遷來燕地,你這數典忘祖的憨貨,那嶽武穆,可沒少殺你祖宗!”
樹上少年本來還想反嘴,忽然呆住,指著遠處海面道:“哇,快看快看,好大的船!”
上百艘戰艦,浩浩蕩蕩,自海上駛來。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
那海上戰艦,全都懸掛大明五爪紅龍旗,紅旗招展。
戰艦上的大明士卒,統一穿著新式的棉甲,親衛士卒全都盔甲插著雉羽,威武高聳,而一線兵員全都帶著鐵盔,紅纓招展。
錦衣衛的大漢將軍,在船上就將儀仗展開,這次為了彰顯大明天子威儀,朱元章下令,將天子才可以使用的儀仗給朱標用,並且在應天府的官將中優中選優,專門挑選了數百名身材高大的儀仗兵,為的是給北地百姓,觀瞻我大明太子威嚴。
同時,最新式的盔甲,最新式的洪武一式,全都拉出來,彰顯大明武風!
而朱標則是身著明黃袞服,頭戴冠冕,在文武群臣簇擁下,站在船頭對岸上之人微微招手。
頭船靠岸後,有人遞上舢板,開始放起了鞭炮。
而大明的戰艦,卻對著天空,打起了空包彈。
儀仗兵,手持掛著三稜刺刀的修長洪武一式,從船上先下來,待到鞭炮放完,對著天空鳴槍三次。
禮炮, 禮槍鳴罷。
船上的大明錦衣衛大漢將軍,個個都是身材高大魁梧之輩,先排列整齊,從船上下來維護秩序,他們一字排開,個個怒目而視,威嚴不可接近。
他們的盔甲既好看,又貼身。
看的少年郎們羨慕不已。
手中的洪武一式,刺刀更是在陽光下閃爍著冷冷厲芒,松木的褐色槍身,修長,盈盈一握,是所有男兒漢夢想的尺寸。
周圍迎接的官吏和燕軍士兵,都被這些儀仗隊士卒氣勢所迫,紛紛後退。
太子朱標,身穿袞服,虎步龍行,牽著身高已經到了他肩膀,穿著軍裝的朱雄英,從船上走了下來。
他們面色凝重,威嚴不已。
朱標先是眼神柔和,和在前方的四弟朱棣眸子相觸,打了個招呼,隨後舉起手來揮舞了一番,喊道:“天日昭昭,護我大明!”
“天日昭昭,護我大明!”
“天日昭昭,護我大明!”
周圍帶來的南軍將官,紛紛賣力呼喊,而燕軍士卒早已得到小船過來的將校命令,跟著一起呼喊,數萬鐵血軍人的喊叫聲,在這海港邊上十分威武,聲傳四野,隆隆作響。
混雜在人群中的色目諜子,蒙古遺民,俱露出驚恐表情。
諸胡驚恐之下,直接跪伏在地。
而之前樹上那兩個少年,則是熱淚盈眶,舉起手來跟著大喊,那挎刀少年望著人潮洶湧,紅旗飄揚,眼中溼潤呢喃道:“我要參軍……”
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