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深吸一口氣,皺眉沉思了片刻,問道:“皇長孫殿下,太子移鎮北平,定北平為北京,是否也意味著,我大明要對北方衛所軍屯田下手了?”
朱雄英咧嘴笑了笑。
他端起一杯薑湯來,啜飲一口,吩咐大家也喝一點,免得著涼,這才道:“北方衛所田,之前兩年一直不敢動,因為北方戰事頻繁。”
“如今,山西和燕地的老百姓,經過兩年時間,愈加認可大明,你看山西的移民都順利了許多,為何?景隆大哥你說說。”
李景隆笑道:“皇孫殿下這是考校我。”
他從兜裡拿出一枚大明銀元來。
摩挲著手中的大明銀元,李景隆道:“我猜,主要是因為我大明皇家銀行,開遍各地,移民者不管到了哪裡,都能得到一筆寶鈔補貼,我大明皇家說一不二,老百姓人人都認可朱明皇室這塊兒金字招牌。”
“還有,就是咱大明九邊的衛所軍官們,這兩年也賺了不少錢。”
常茂道。
朱雄英點了點頭。
“現如今,我大明國力蒸蒸日上,北元和察合臺汗國等國力則是日漸衰落,北元現在別說茶葉,就算是一口鐵鍋都造不起,全都得從我大明進口,他們買一口鍋,需要用牛馬羊皮來換,我們買他們的東西,給的都是寶鈔,或者是大明銀幣。”
“久而久之,大明寶鈔和大明銀幣通行天下……”
“如今才兩年而已,還不太顯示威力,咱覺得,再過幾年,北元,察合臺汗國,撒馬爾罕,倭國,高麗,要麼是自己出皇家銀行,和我大明建立兌率互相兌換外匯,以此來衝澹我大明銀錢的影響力,要麼,就得跪著求著我們大明皇家銀行入駐,否則,他們這幾個國家的經濟就得崩潰!”
李景隆長期主管西番貿易,對經濟懂一些,此刻聞言大驚。
他略一思索,深感這大明皇家銀行著實可怕。
常茂也沉思片刻,他眸子閃爍,低聲道:“咱明白了,衛所的將官如今不需要貪墨土地了,因為土地不值錢,但是我大明寶鈔值錢,而且這些年和北元還有察合臺汗國通商,邊境衛所的指揮過過手過路費,那就是一筆天大的銀錢,他們如今不需要將目光盯在土地上。”
“還有淮西老人們。”
李景隆補充。
“淮西老人們之前都盯著那一畝三分地,各個在江南侵吞軍屯田,恨不得家裡搞數萬頃田,結果大明皇家銀行一出,再加上皇私合營商鋪一出,又免了商稅,淮西那幫勳貴侯爵才發現,經商比種地來錢快的多,如今各個都在合股籌備商隊,要麼走南海去買木材,進寶石,買糧食,要麼走雲南四川等地,給蠻民夷民賣香皂肥皂玻璃鏡子,從那邊買牛羊馬豬,倒手回來就是大賺。”
“我聽聞,如今應天府好些匠造房屋的工頭,背後都是勳貴做東,尋了不少退伍老卒,在南京修建房屋,應天府好些新建的房屋,都需要良木,工材,多從安南,緬甸等地運來。”
朱雄英聽的咧起了嘴。
南京真是,富貴迷人眼。
因為這兩年大明皇家銀行存款越來越多,而且老百姓對大明銀幣,大明寶鈔的認可越來越高,皇家銀行的信譽也越來越堅挺。
與此同時,大明對周邊國家輸出各種商品,換來的是經濟的飛速發展。
就以南京為例。
如今南京名商大賈層出不窮,處處都有商機。
許多地方都在大修大建,因為大明本身的數百年良木不太多,便從安南,緬甸買。
捎帶著,國安司,軍情司的手也伸進了這兩個地方。
有錢人多,業餘娛樂生活也豐富起來。
在南京城,大明日報,是一個十分流行的報紙。
此報,由江陰大儒,施耐庵的親傳弟子,羅貫中主編。
上面除了各地政聞,大明戰事等,還有就是市井八卦,各類廣告,還有周邊國家,哪裡有良木,哪裡有水稻,哪裡有銀礦。
因為大明日報還懸賞重金,徵集番薯,土豆,玉米的線索。
由此還引發了一股下海經商潮流,許多福建廣東商人,跑去呂宋淘金。
至於緬甸等地,如今的大明商賈也越來越多。
經濟的繁榮和發展,軍事上也日漸強盛。
雲南,四川等地,當地頭人享受到了大明銀幣堅挺的福利,各種叛亂少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