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明將把‘北京’由開封移鎮北平。”
“同時,我爹會在北平坐鎮一段時間。”
聽完朱雄英所說,眾人都是大吃一驚。
李景隆站起身來,這兩年,因為李文忠的身體舊傷復發,李景隆開始主抓軍情司的情報事務,而大明許多和西番的貿易,也在他手裡。
軍情司有多支商隊,和北元,察合臺汗國,吐蕃諸部交易,所以他十分清楚,這件事的影響之深遠。
“皇孫殿下,若是按照您這說法,此行豈不是?”
李景隆驚疑不定。
朱雄英點了點頭。
“此行,就是要在北平建立軍工廠,並且重修北平城,將海津鎮天津擴建,日後我大明的重心,要放在北疆,我爹,也會常居北平一段時日。”
常茂先是一喜,隨後又是一驚。
“可是,這樣一來,萬一南京有變……”
朱雄英笑了笑,道:“你應當還記得,我之前所說的那個東西吧,能在天上飛的孔明燈。”
常茂重重點頭。
其實,熱氣球不是什麼很難製造的東西,難度在於讓熱氣球能夠順風而行,這需要一些煤油,還需要一張巨大的牛皮作為熱氣球的傘,這些並不難。
如今,還有個比較簡便的讓熱氣球順風而行的方式……
人乘坐在熱氣球上,全都飄在空中,以軍馬牽著繩索疾馳。
這個法子雖說有些沙凋,然而事實上是,這樣馬兒很省力,北方往南方又多是順著信風,所以跑起來十分快,如果騎手體重輕,馬兒可以無壓力的一直狂奔。
從北平出發,日夜不停,星晝換馬,因為從北平到南京一路上都是平原,而且三五十里就有驛站,所以這種方式十分省力也快捷,跑得快一天多一些時間,就能夠跑到南京。
就像是放風箏。
此外,就是坐船。
得益於北方的冷空氣信風,從北方渤海出發,到南京,一路上實際上是順熘,海船很快捷,乘坐快船,命精壯力士幾班倒輪番划船也能夠在日便到達。
有鷹信和鴿信的存在,從北平到南京,傳遞緊急資訊,一日便能夠通訊。
所以,交通和交流並不是什麼問題。
眾人眸子閃爍,都在消化這件事情,將會對大明帶來的影響。
大明,去處開封的“北京”直隸,將“北京”改為北平。
而太子,將會在北平坐鎮一段時間,督陣燕晉遼東等地事宜。
這是何等讓人驚訝的訊息。
之前太子的所有勢力,基本上都集中在應天府南京,而南京的那些官吏們,也基本上熟悉了太子的行事方式。
如今,太子忽然轉鎮北平,將北平定為北京。
這豈不是說,大明將要施行南北兩京輪戍制?
這其實也是如今大明的悲哀,南北方割裂太過嚴重,就拿洪武十五年的科舉來說,北方几乎沒有士子參加,唯一參加的幾個齊魯世子,也是太子妃呂氏這類最開始就投誠大明的儒門世家子。
而底層的耕讀傳家的小地主,還有富裕一些的大地主,都對科舉持觀望態度。
大明的經濟發展越迅速,南北方的割裂越嚴重。
南方因為底子好,發展起來極快,北方因為特定的歷史環境,幽雲十六州遺落四百多年才回歸華夏懷抱,不在北方重點經營,放一個能拍板,能做主,有決策權的中央政府,會出大問題……
強盛如唐朝,定都長安,卻控制不了河北……
由此可見,兩京輪戍,將北京定在北平的重要性。
這同時,也可以防止四叔朱棣做大。
畢竟,太子朱標親自坐鎮北平,誰都沒話說,朱棣也只能乖乖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