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段熲平定羌亂之前,袁樹和袁逢最擔心的事情就是羌亂會對右扶風造成接二連三的衝擊。
而袁樹需要自己面對這種衝擊。
但是在建寧初年段熲出擊涼州之後,這個威脅已經不再重要。
袁樹在右扶風發展勢力最大的威脅就此消失,所以袁樹已經可以放開手腳,在右扶風地區大肆發展自己的勢力。
他可以繼續在右扶風購置土地、招攬流民、擴建良莊,並且在灰色地帶竭盡全力發展自己的武力系統。
袁氏故吏、右扶風度則也繼續半賣半送,配合袁樹的行動,讓袁樹用較小的代價獲得了大片大片的土地。
或者說,荒地。
這對於右扶風官方來說,確實是一筆不錯的買賣。
沒人要的土地能賣錢,能讓窮的連官員府邸都掏不出多少錢修繕的右扶風官方拿到一筆土地購置經費,還能在未來獲得數量更大的農稅,何樂而不為?
袁樹和其他的紈絝子弟大財主不一樣。
他真繳稅啊!
該給的錢,他真給啊!
這樣的大佬,誰不願意合作?
度則都覺得自己能和袁樹這樣講道理、守規矩的正派人士相處是幾輩子修來的福氣,能和袁樹繼續攜手共進,自己早晚也能和前任沈恪那樣進入中央,獲得更加遠大的前程。
而且他是真的聽說袁樹透過袁氏家族的社會關係,把自己這邊一些學業比較優秀、年齡偏大的學子都給安排到了雒陽或者其他地方做官去了。
整個一心會據說已經有一百多號人走了這條關係路線成功在大漢帝國獲得了正式編制,成為了正式員工。
袁樹,真是大氣啊!
搞得度則都有點想把自己家族中的部分子弟給送到袁樹這邊來抱上袁樹的大腿了。
沒辦法,作為發展的根基、未來進行變革的主要力量,袁樹對一心會的建設和關注度是無與倫比的。
整個良莊內部生產體系、生活系統齊全,一應配套措施齊全,關起門來就算是官府也不知道里頭到底是什麼模樣,頗具後來魏晉時期“塢堡”的風采。
有人種地,有人打造農具,有人蓄養牲畜,有人負責收集糧食專賣,有人負責製作、銷售衣物,有人負責公共廁所的經營,並且批次製造堆肥,增加糧食產量。
良莊內就是一個小社會,執行的非常順暢。
而一心會則像是這個小社會的管理者。
良莊成立之後,袁樹安排一心會以良莊為總部,直接入駐,成員大部分都在良莊內工作生活,在茂陵縣城內的反而少了一些。
在良莊內,一心會各大部門的成員們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能夠確實的讓他們踐行屬於致良知、知行合一的理念。
在一心會自身的建設層面,袁樹除了增設保衛部,還增設了律令部。
算上最開始的庶務部、後勤部、人事部、審計部,把一心會下轄部門增加到了六個。
每一個部門都在良莊這個小社會里執行自己的職責,事實上成為了良莊的官方。
庶務部的成員們將助農貫徹到底,將最新、最高效的農業技術傳授給農民們,手把手教會他們,讓他們成為熟練農民,就像是一個政府裡的農業部門。
後勤部的成員們則負責統一收購、儲存和轉賣良莊內農民生產出來的糧食,管理著糧食和良莊內的財產,同時也負擔起幫助初加入者安身立命的職責,基本上算是良莊的財政、福利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