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儉等人的感動多多少少有了袁樹繪聲繪色描述鬥爭經過的功勞,他們也為此感覺自己的處境好了許多,安全了許多。
至少那個瘋批一樣的侯覽是徹底廢了。
但實際上,張儉等人的處境並沒有實質上的好轉。
黨錮之禍依舊在進行,對於黨人的禁錮並沒有解除,劉宏和宦官們也不可能讓黨錮政策就此結束。
袁氏此番憤而反擊,主要是因為宦官把目標指向了袁樹,指向了袁氏本家,觸動了袁氏話事人袁逢的逆鱗,使得袁逢大為光火,直接反擊。
但是拋開這一點,雙方並沒有太多的矛盾。
袁氏就沒打算正面和宦官開片兒,假使侯覽不那麼瘋批,懂得妥協一下下,袁逢才不會和宦官硬剛呢!
所以宦官們也沒有感覺問題很大、情況很嚴重。
只要黨錮的政策繼續推行,他們還能借助黨錮政策繼續增強自身的政治勢力,維持政治地位,那當然沒有什麼不可以,就當這個事情不存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過去了。
所謂政治就是妥協的藝術,在這場鬥爭之中,對抗的雙方也把這種藝術發揮到了極致。
本來一些朝臣以為袁氏真的要雄起了,真的要和宦官分庭抗禮搞真人對抗了,還非常期待袁氏接下來能搞出什麼狠活兒,結果沒想到只是倒下了一個侯覽,袁氏和宦官們就又一次的不清不楚了。
袁氏沒有繼續抗爭,宦官也沒有繼續追究。
中常侍曹節、王甫一起上表,以議郎袁隗在剷除奸佞侯覽一事中十分活躍,志慮忠純、捍衛皇權,立下功勞,推薦其出任九卿之一的大鴻臚,與其兄袁逢併為九卿。
太僕袁逢上表,以中常侍曹節、王甫、袁赦為國除奸有功,推薦以曹節接替侯覽出任長樂太僕,並且把侯覽所擁有的爵位食邑分別賞賜給王甫、袁赦。
天子劉宏認為這樣做很合適,批准了雙方的奏表。
雙方就那麼明晃晃的在天下人眼前完成了一次幾乎完全公開的利益交換,也順帶完成了議和,修補了關係,之前因為侯覽的事情而鬧得劍拔弩張的情況似乎就沒有存在過。
這一突兀的變化使得不少人為之震驚、咋舌,回過神來之後,雒陽城官員私下裡多有議論袁氏一族底線靈活、政治操守活潑多變等等,但是未敢公開議論。
那些期待著袁氏家族和宦官集團真人線下激情pk的傢伙們大感失望,只覺得一場好戲就此落了個爛尾的結局。
但是兩方當事人分別得到了他們想要的東西,那可是相當滿足的。
袁樹被保住了,袁氏家族在右扶風的飛地保住了。
且繼袁逢出任太僕之後,袁隗也出任了大鴻臚,兄弟兩人一起當了九卿,汝南袁氏聲威大震。
任誰也看得出來,袁氏家族的下一步就是等待合適的時機出任三公,並且謀取朝堂上的最高權力。
屆時,袁氏家族就不是三世三公了,而是正兒八經的四世三公了。
而廢掉侯覽的宦官們也沒有什麼太大的損失,袁氏沒有試圖插手宦官的利益,他們很輕鬆的就將侯覽的血肉分潤了一下,分別吞吃,壯大了自己,填飽了肚子,局勢也恢復了平穩,心情也比較愉快。
就連正在被迫害的黨人們都獲得了暫時赦免權,一場即將掀起的舉鉤黨風暴停息了,他們又能過一段安生日子了。
你看,這多好?
大家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幸福指數明顯上升。
只有侯覽受傷的世界達成了。
袁樹並不知道侯覽會怎麼看待這件事情,但是這已經不重要了。
宦官的政治生命很脆弱,他們沒有家族,沒有傳承,一旦被廢棄,幾乎就不可能再被重新啟用。
侯覽已經成為了過去式,而現在袁樹需要面對未來。
所以袁樹在送走三位黨人之後,又把程立喊了過來,詢問了一下他所關注的荀攸、陳群和鍾繇的情況。
袁樹所庇護的不單單是黨人,一些和黨人關係匪淺的人也在他的庇護範圍之內,其中就包括荀攸等高門子弟。
荀氏族人荀翌就是反宦官最激烈的幾人之一,是竇武的主要支持者之一,他被殺後,荀氏家族自然也面臨衝擊,被宦官盯上,一通撕咬,鮮血淋漓。
雖然最後靠著獻祭了荀彧獲得了暫時的安定,但是誰也不敢肯定宦官會不會再次發瘋,所以族中子弟分散避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