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因為對袁樹的名望和學術很好奇,便主動申請來到袁樹這邊避難。陳群雖然是陳氏嫡子,不過此時陳氏家族的地位還沒有太高,且家主陳寔深度介入到竇武兵變事件之中,也被宦官視為重點打擊物件,族人四散躲避倒是正常。
鍾繇的父親和叔叔輩基本上都牽連進入了黨錮之禍,有的被通緝,有的被禁錮,這一代人基本上完蛋了,鍾氏遭到沉重打擊,遂將鍾繇送出來避難。
除了這三個袁樹最熟悉的,一些落難中的高門子弟也時不時被袁逢安排過來,或者長久避難,或者只是來做箇中轉站。
反正一段時間下來,袁樹的名聲在天下士人之間倒是不斷拔高。
不管是研習古文經學的還是研習今文經學的,都對袁樹頗有好感。
也因此,原先不被看重、甚至被刻意忽視、冷遇的致良知之學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視,各個學派計程車人倒也對袁樹有了更多不同的看法。
歸根結底,在危難之際,滿腹經綸也要為活命讓路,能活命才是王道,活不下去,滿腹經綸又有何用?
不過這樣做既有好處,也有壞處。
好處顯而易見,壞處也顯而易見——袁樹也牽扯到了黨錮之禍中,萬一被宦官集團盯上了,這日子怕也是不好過。
所以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的,雒陽那邊就會送訊息到袁樹這邊,讓他提前準備,規避風險。
直接由袁家人操作,目標比較大,於是袁樹早前安排到雒陽的賈詡就發揮出了關鍵的作用。
原本的歷史中,賈詡在雒陽為郎官一年之後找不到出路,只能黯然歸鄉。
但是有了袁樹的插手,袁氏家族的政治能量為他稍微運作一下,在劉志還沒死的時候,就讓他進入了尚書檯。
尚書檯是東漢政府的實際中樞,臺內官員級別不高,但是權力重大,讓賈詡進入尚書檯,也是袁逢的刻意為之,想要為袁樹培植可以任用的人才。
賈詡發揮自己的才能,在尚書檯混的不錯,且因為身在帝國中樞,容易接觸到諸多訊息,便遵照袁樹的要求,每個季度都會給袁樹通報該季度帝國疆域內發生的事情。
於是在某種程度上,袁樹也有了“秀才不出門、遍知天下事”的本領。
袁逢決定為袁樹鋪路之後,賈詡也有了更重大的職責,那就是時時刻刻盯著宦官集團的最新動向,打探宦官集團對袁樹那邊的瞭解進度,為袁樹提供情報上的庇護。
賈詡當然是責無旁貸。
有了賈詡的通報,袁樹得以準確掌握宦官集團對黨人追殺的進度,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自己這邊的安全性。
也正是因為這一系列的操作,這些黨人和高門子弟們才能在這裡安穩生活兩年之久。
袁樹自然知道袁逢的用意是希望自己和這些高門子弟打好關係,以後引為臂助,可以為袁氏家族的發展壯大做出貢獻,但袁樹在此之外,也有自己想做的事情。
怎麼能只有袁氏家族發展壯大呢?
所以,他想著趁現在就與這些未來綻放出光輝的人才們多多親近,以後方便招攬任用,於是便安排了程立特殊關注這幾人。
程立不知道袁樹具體想要做什麼,但是袁樹的命令,他從來都是不打折扣的完成的。
“荀攸還是和之前一樣,願意助農,每次有助農行動的時候,他一般都會主動參加,另外荀攸還是照常參加責善會議,但又依然沒有表現出想要加入一心會的態度,對古文經學也不是很感興趣,除此之外,他還是和盧子幹走得很近。
鍾繇差不多,還是照常參加助農行動和庶務部的生產會議,但目前為止也依然沒有說要加入一心會,除此之外,他做的最多的事情還是一樣,就是練字。
至於陳群,還是老樣子,關起門來讀書,書讀的越來越多,對心學和古文經學都不怎麼在乎,讀的書還是律法、史書,依然不喜歡參加公開活動,不願拋頭露面。”
之後,程立又把尹氏、繁氏等十幾家士族高門子弟的訊息告知袁樹,對他們一段時間以來的行蹤和動向都掌握得很到位,顯然,這個情報頭子的工作做得很不錯,很認真。
袁樹聽後,誇獎了程立在這方面的認真負責。
至於那些貴公子們……
應該說,這些貴公子們的行動並沒有超出袁樹的預料。
他對這些留名於史的名臣們很有興趣,對他們年少時的成長經歷和性格也很感興趣,所以一方面是風險防範性的監視,一方面就是袁某人自己的惡趣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