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大朝會。
龐籍將考核官員的制度當朝宣佈之後,自是引來不少大臣們的非議,理由無非就是當心官員們失去俸祿後,一家老小衣食無憂。
而趙昕便當場提出,於京中新建一所大宋官學,考核不透過的官員,一律停職留薪,前來參加為期一到三年的學習。
倆人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此事也很快就被定下來了。
趙昕其實還想建一所軍事學院,培養軍事人才,但眼下,朝中文官勢力根深蒂固,還不到時候。
由於特事特辦,工部的官員接到命令後,帶著農工巧匠,選定了地址後,加班加點,不到月餘,就將大宋官學給建成了。
大宋官學佔地也就幾百畝,規模不是很大,除了學習的地方外,還配有官舍。大約能同時容納五百名官員。
趙昕先前就已經將教授這些官員的老師給找好了,有教算學的,有教如何處理地方政務的,也有交工事的,交律法的等,待遇同國子監博士一樣。
眼下,趙昕還做不到一步到位,像後世大學一樣,面面俱到,各科人才全都齊全,他只能先走一步看一步,慢慢來吧!
因為若在短時間內,對整個大宋的官員都進行一遍考核是不可能的,而且最重要的是,誰能保證候補上去的官員更加優秀呢?
所以趙昕的想法就是慢慢來,先將京西北路的官員篩選一遍,不合格者通通送入官學改造一下,為期一年,待一年之後,肯定有能透過考核的。
一年之後再對別的路進行考核,而這些透過考核的官員,也將去替補其它路沒有透過考核的官員,如此一來,不出幾年,就能形成一個閉環,生生不息。
幾日後,垂拱殿內,趙禎召集了幾位重臣,連同趙昕都在場。
趙禎拿起一份劄子說道:“近日,太子上了一份劄子,言及茶葉通商之事,朕看了看,覺得或許可行,今日召集你們來,為的也是看看是否可行!”
龐籍和梁適相互對視一眼,因為前幾日趙昕已經提前在他們面前透過風了。
趙禎見此,又道:“張卿,你把去歲的茶葉收入說一下吧。”
張安道即是張方平,也是仁宗一朝赫赫有名的重臣之一。
三司使主管宋朝的財政大權,所以去歲茶葉收入幾何,他是最清楚的。
張方平起身道:“官家!按照朝廷的預算,與茶葉相關的收入應該大約為每年244.8萬貫左右,然而實際收入卻有很大的偏差,景佑元年......”
張方平話沒說完,趙禎出聲打斷道:“張卿,你就說說去歲的茶葉收入為多少就好了!”
張方平忙拜了一下,又道:“回官家,去歲茶葉稅收只有108萬貫,扣除“加饒”之後是88萬貫,再扣除預付給園戶的本錢後,只有不到五十萬貫。”
趙昕笑道:“父皇!張卿所奏還是刨去朝廷的運輸成本、積壓成本等等之後的收入,若把這些都在加上去的話,只怕朝廷的茶葉收入連四十萬貫都不到了,所以依兒臣來看,茶葉歸國營,獲利至小,為弊甚大,是時候該通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