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古窯口逛了一圈,康悅然騎著馬,一路小跑,回了青平莊。
是的,騎著馬!康悅然學騎馬了,只是技術還不熟練,只敢讓馬小跑。
馬是柴世景派人送來的,說學會了騎馬出行更方便。
康悅然知道,柴世景這是在側面問她,什麼時候去京城。
可她現在事太多走不開,於是回信時寫道,秋高氣爽才是出行的好時候。
一杆子支到秋天,柴世景很不滿,連著寫了三封信,信中滿是思念,他們已經快半年沒見了。
兩人還處在熱戀期,自然捨不得長久分離。康悅然算了算手頭上的事,重新給柴世景寫了封信,說會盡快!
三月中旬,靠山村東邊的榨油作坊、醬油作坊都建好了。
康悅然和徐久時商量了一下,定了一個叫馬正的年輕人做榨油作坊的管事;鄭重做醬油作坊的管事。
大雍本就有油坊,買兩套榨油的工具、請幾位師傅和夥計就能開張,沒什麼難度。
貴人吃芝麻油,窮人吃蒼耳子油,蒼耳子油便宜,但有一股味道。大豆油的價格在兩者之間,算是填補了一下市場。
醬油的做法不難,麻煩的是得耗時小半年。
將大豆洗乾淨,泡軟後上鍋蒸半個時辰,攤到簸箕篩上曬去表面的水份,再混上面粉摻拌均勻,這就是發酵制曲的過程。
等大豆長出菌絲後放到大缸裡,加上鹽水,然後封存。
放到太陽下暴曬五個月左右,到日子後,解除封存,往缸里加鹽水攪拌,用紗布或棉布濾去殘渣。
將醬油汁倒在大鍋裡煮開,撇去浮沫,醬油就算製作完成了。等徹底晾涼後,裝到罈子裡儲存起來。
黃豆醬不用康悅然教,做醬自古有之,而且方法有好幾種。徐久時請的師傅會做。
康悅然和徐久時在兩個作坊轉了一圈,兩個作坊一南一北緊挨著,中間隔著二十間大大的倉庫,每個作坊十間。
徐久時道:“從去年到現在總共收了兩萬多斤大豆,已經全部運到倉庫裡了。”
康悅然看著眾人忙碌的身影,感嘆道:“榨油、醬油、粉條、點心,四個作坊,青平莊的六百多人就能自給自足了。”
點心原本已經停了,但青平莊的婦人不願意,徐久時在醬油作坊旁邊加蓋了幾間屋,當做點心作坊。
“不僅是自給自足,還能給大東家掙錢呢,就是掙不了太多!”
和其它生意相比,這四個作坊掙的確實不多,但這四個作坊投入的也少啊。“也挺好的,我總算能看到回頭錢了。”
青平莊六百多人,靠山村災民兩千多,這將近一年的吃、穿都是康悅然在貼錢。
徐久時道:“我聽王海說,白頭山的窯口定了四月初一試窯,到時候,大東家也能看到回頭錢,靠山村的災民也有了出路。”
馬上就要迎來回報了,“沒錯!以後不能再叫他們靠山村的災民了,要叫向善村、揚善村的村民。”
徐久時哈哈大笑,“那我們也不再是青平山的人了,應該叫靠山村、雙溪村的村民。”
說完,他突然心頭一酸,“離開青平山,說實話,我真捨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