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祭天稱王儀式後,在李基的提議下,劉備沒有采納慣例的大赦天下,赦免包括荀氏在內的一眾勞改囚犯。
取而代之的,除了直接減免了治下百姓一部分稅賦外,各地官府則是對一應孤寡老幼贈送糧油,與民同樂同慶。
而新一版的報紙,除了詳細敘述了劉備稱王以及國士侯李基拜受丞相兼都督一職外,還將其餘百官的封賞都詳細地列了上去。
三公九卿,盡在其中。
其中司徒一職本就是罷丞相而設之,今劉備復設丞相一職,司徒自然不再設之。
與丞相李基同列三公的,分別是太尉盧植、司空蔡邕。
當然,明眼人都清楚看似三公並立,實則太尉盧植與司空蔡邕就是掛了個頭銜,朝政大權盡歸李基所有。
升任九卿者,分別為:太常顧雍、光祿勳夏侯博、衛尉陳到、太僕陳珪、廷尉蒯良、大鴻臚孫乾、宗正劉虞、大司農糜竺、少府簡雍。
當然,李基有心對朝政體系也進行改制。
三公九卿制,無疑顯得有些臃腫,後世也有著許多體系可供李基借鑑。
不過在經過一番衡量後,李基很清楚眼下不是一個合適的時機。
步子不能一次跨太大。
對稅賦制度的改革,已經引發了治下的不少波瀾,只不過反對的聲音盡數被鎮壓了下去罷了。
此番劉備進位稱王,本質是為了徹底繼承漢室遺產,確立大義名分。
在此刻對官僚體系也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無疑是自斷雙臂。
真正的改制時機,更適合在一統天下……
而除了三公九卿外,追隨劉備的一干武將自然也是各有封侯升遷。
其中關羽、張飛、趙雲同時升任為僅次於大將軍之下的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三大將軍。
驃騎將軍關羽更是位同三公,為武將之首。
除此之外,為了表明對其餘出身的將領的重視,戰功同樣赫赫的孫策、黃忠亦被破格提升為前將軍、後將軍,與關張趙一併列為“五虎上將”。
這五虎上將之名,也使得五人的名聲為之大振,被在民間自發傳頌的百姓們視為軍中頂樑柱一般的人物。
尤其是過去百姓們莫說是參與到政事的討論,就連知曉政局變化的都少之又少。
如今隨著“報紙”一物普及,卻是大大激起了百姓們參與討論的興趣之餘,也在無形中大大增強了凝聚力以及認同感。
……
而這種種訊息也很快就傳出了劉備治下,傳到了趙國,傳到了魏國。
如今的趙王呂布已光明正大地坐到了皇宮的御座之上,聽著陳宮所彙報之事,對此僅僅是輕蔑地留下了一句評價。
“什麼五虎上將,關張趙不過敗軍之將,孫策黃忠亦分別是一稚童一老翁,不足一提。”
陳宮聞言,忍不住再度著重地提及了所匯總的情報中,關於李基受丞相兼都督一職總攬軍政諸事,以及劉備治下大改稅賦後,民間似是煥發著新生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