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使劉備這忽然的主意,與既定的安排有所不同。
可誰人也不會在此刻出言反駁漢王,齊齊躬身應之。
旋即,在劉備的示意下,有近侍送上詔書呈在劉備的面前。
劉備親自拿起詔書攤開,目光落在了身側束手而立的李基身上,然後開口道。
“孤若無國士侯,無以至今日;漢若無國士侯,亦不復當下。”
“今冊封群臣,論功行賞,國士侯李基當列首功。”
李基微微一怔,反應過來後連忙就欲下一個臺階行禮。
然而,劉備卻是先一步阻止了李基,開口道。
“國士侯宜在高臺之上。”
這一刻,李基不禁懷疑劉備這是蓄謀已久的,否則此前不會特意讓自己陪同登臺。
在無數的注視下,李基也只得直接在高臺上行禮。
可劉備卻沒有急著繼續宣讀,轉而低聲對著李基開口道。
“昔日備窮困之時,得遇子坤不棄,便暗自立誓他日必以國士待之,今日終能兌現此諾。”
旋即,劉備手持詔書,高聲開口。
“國士侯才情冠天下,仁德昭大漢,扶大漢於將傾,救萬民於水火,功績難以衡量,請先受孤的一拜。”
一言而畢,不等李基反應過來,劉備當著萬民,當著群臣,於這剛剛才祭天上告祖宗的高臺上朝著李基躬身一拜。
這一拜,無數人看得目瞪口呆,就連李基也是愣愣地看著劉備,思維有些停頓了下來。
只是,在眾人漸漸反應過來,非但沒有人出言阻止劉備,反倒是不少官吏將領也是自發地朝著李基的方向躬身一拜。
世人或輕易就會被矇蔽,但更多的時候眼睛卻是雪亮的。
李基手攬軍政多年,未曾以此謀取半分私利,也未曾刻意打壓過旁人,言行用心有如明鏡,僅有一片公心向著大漢,向著萬民。
這在貪官汙吏橫行多年的大漢中,李基已不是一股清流這麼簡單,簡直在不知不覺中成了標杆。
當年為了吸引士子南下吳郡,李基不乏高調之舉,漸成謀士之首,自然免不了獲得了大量敵意,一言一行都時刻被批判著看待。
可多年下來,莫說是治下官吏百姓,便是當年的無數敵視之人也不禁被李基所折服。
即便是許攸郭圖之流,也不再公開攻擊李基的德行才智。
就是被李基罵得快要發臭的曹操,也就是頻頻罵劉備虛偽,未曾指責辱罵過李基。
在這亂世之中,豫徐荊揚四州能有今日的繁華,百姓能得如此安居樂業,國士侯之功又有何人會生出質疑之心?
不僅僅是諸多官吏將領,就連高臺之外的諸多百姓也是紛紛跟著行禮。
等李基反應過來,連忙就欲起身阻止之時,劉備卻是先一步地按在了李基的肩膀處,開口道。
“子坤,受得起此禮。”
李基的眼眶不免有些發紅地說道。“主公如此,基縱使粉身碎骨,又如何能報之。”
“大漢不需要子坤粉身碎骨,只需子坤繼續為大漢掌舵,開闢出一個大大的盛世就足夠了。”
劉備答了一句,這才鬆開了李基,然後正色地重新高聲道。
“今逢亂世,有漢賊橫行自立偽王,為早日匡扶漢室,復興大漢,孤復設丞相一職,拜請國士侯擔此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