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主公可是擔憂興建都城會耗費糧食無數?”李基再問。
這一點,劉備略微思索過後,也是搖了搖頭。
錢糧的問題,對於劉備而言都不是問題。
且不說隨著新稻種的推廣,劉備治下糧食產量那可是屢破新高。
尤其是在“攤丁入畝”新制度的正式推行,杜絕了過去世家豪強繼續隱匿田地人口的可能性,即便稅賦降低了,但匯聚到各地糧倉的糧食卻是驚人的多。
更何況,即便劉備也清楚興建都城所耗費的糧食,相對於推動整個長江以南的開發來說,不過是不足掛齒的一部分投資罷了。
劉備緩緩道出著真正的擔憂。“備所憂的,始終是會傷及民力矣。”
李基不由得啞然,只覺得劉備的某些慣性思維還當真是一時半會改不掉,轉而答道。
“主公多慮了,治下已無勞役制度,又怎會傷及民力?是主公擔憂給的工錢不足以讓百姓積極的主動做工?”
何為勞民傷財?
那是強制勞役,耗費錢糧致使國庫空虛。
可在財政異常充裕,甚至需要擔憂該怎麼讓錢財合理地流入到百姓的口袋之時,這些都是多餘的擔憂。
在李基看來,興建新都,在保證糧食充裕的情況下,那就是解放了一部份勞動力創造出大量的工作崗位,培養出一大批土木工人。
且也無須擔憂這些土木工人在都城興建完畢後,將會沒有去處,淪為流民之類的。
設立新都,只會是開發長江以南這一大浪潮的第一朵浪花罷了,後續需要大興土木的地方,在長江以南只會是數不勝數。
隨著國都設立在長江以南,必然會虹吸整個大漢,甚至輻射到大漢周邊各國的人才資源匯聚到國都周邊,然後以國都為中心向周圍蔓延,迅速推動著地方的發展。
因此,在李基細細講述了一遍後,劉備頓生恍然大悟之感。
說到底,還是過去的朝廷都不可能有劉備如今這般富裕,大興土木只能是強制勞役,以至於勞民傷財。
“且主公若還是擔心,大可從糜氏商會中劃分出一個小商會,讓那些興建都城的匠人百姓都掛在商會名下,由商會統一分配任務,發放工錢,官府也派人監督。”
“如此一來,即便是都城興建完畢後,有商會居中,也無須擔憂那些匠人百姓們後續找不到活計。”
劉備聞言大喜,只覺得驀然間開啟了一個新的大門,甚至隱隱感覺李基這隨口所說的內容,卻是一條全新的治政思路。
過去官府是官府,商人是商人,農民則是農民,涇渭分明。
劉備所憂的也是就算以招募的方式讓百姓做工,等都城興建完畢後,百姓們自個兒也尋不到活計,轉頭想回去繼續耕田,怕是想要田地也是艱難。
而李基所順勢提出的這個法子,在劉備看來無疑甚好,能夠大大保障百姓們的活計來源。
“子坤這個思路不錯,回頭我讓糜子方儘快拿出個具體細則來。”
劉備只覺得陰霾盡去,如今一來興建都城的困難似乎都已經消失了,追問道。
“那子坤以為興建都城位置,何處為上?”
李基倒持摺扇,伸手往著丹陽郡北部的秣陵一指,道。“拙見以為,秣陵可為興建都城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