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李基覺得可謂是道盡了某些本質。
權力,只會對權力的來源負責,也不得不對權力的來源負責。
譬如光武帝多賴世家支援而起家一統天下,繼而也讓世家豪強因此迅速地崛起,有了真正上桌吃飯的資格。
乃至於自光武帝之後的大漢天子不得不重用外戚、宦官,本質上也是在依仗著外戚宦官以制衡地方上不斷做大的世家豪強。
而劉備的權力來源是什麼?
不是世家豪強,也不是漢室宗親,反而是劉備一點點親自打下來的地盤。
這種亂世雄主,恰能做到不受任何的制衡,就如同後世的朱元璋那般,即便大舉屠刀將官吏武將屠了一遍又一遍,統治依然穩固萬分,這是後繼之君所不敢想象的。
如今,劉備同樣也是如此。
莫看支援與反對的聲音再大,但劉備一旦下定決心,所有的聲音將會轉變為劉備的聲音,這也是為什麼上門求見劉備的說客絡繹不絕的原因。
李基細細向劉備分析著兩種聲音的理由,也是為了讓劉備能夠毫無顧忌地做出決定。
只是劉備看著面前所懸掛的大漢疆域圖,思索了一陣後,轉而卻是朝李基看去,笑著說道。
“備已然明白子坤的用意,但備所猶豫的並非是反對的聲音,所擔心的卻是思慮不周,故而欲借子坤雙目看到更適合大漢的選擇。”
“那便要看主公所欲復興的大漢,將以哪個方向為重心。”
李基應了一句,然後分別朝著長安與洛陽,開口道。
“主公若側重關中以及絲綢之路,宜選長安為都;若側重穩定中原,則可效仿世祖選洛陽為都……”
頓了頓,李基的手指往上一劃,朝著幽州指去,道。
“若是主公欲使大漢強勢鎮壓草原異族,使之不能南下劫掠,還可在幽州建都表明天子守國門之決心;”
“可倘若想開發長江以南以及開拓海運,開闢海上絲綢之路,那麼當將國都設在長江以南。”
國都可不僅僅是政治中心,無疑更會成為文化、經濟等等方面的中心,更是會表明著整個朝代所側重的國策方向。
而聽到最後的劉備微微一怔,然後指著李基,無奈地笑道。
“好你個子坤,敢情這半天也是在跟我繞著打馬虎眼,直言支援在長江以南建都就是了,何須繞這麼大一個圈子。”
別的劉備或許不清楚,但是李基對於一統天下後的治政方向,劉備無疑是有所瞭解的。
開發長江以南,以及大力推動對海上絲綢之路進行開拓……
李基聞言,正色道。
“基心中或有傾向,但須使主公不僅知其然,更須使主公知其所以然,且遷都與否之大事,還需主公自行斟酌決斷才是。”
“好好好。”
劉備也知道說不過李基,應了一聲後,真正更為深入地考量在長江以南設立國都的事情。
由於是在吳郡起家,劉備深知吳郡近十年來的變化是何等的驚人,也明白揚州、交州中到底蘊含著多麼巨大的潛力。
曾經在劉備的好奇追問下,李基直言那是傾盡舉國之力,都難以在百年內把長江以南盡數開發完成的巨大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