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
李基召集了一應謀士將領進行會議,主要便是賈詡、張飛、趙雲、蔣欽、甘寧。
原本李基是準備將徐盛也帶上的,但是在劉備強行要求趙雲隨軍,李基為了避免吳郡沒有可用之將,特意把性格沉穩的徐盛給留在了吳郡。
會議上,李基先將孫策給在場的眾人給介紹了一番,然後對眾人說明了一下主要的行軍計劃。
對於瀛洲的實際局勢,當下無疑還是不甚明朗的。
目前透過甘寧所得知的粗略情報,所知的便是瀛洲之上頗有點像中原夏商時期,各地區都有著領主,然後領主們共尊一人為王。
而瀛洲之上,目前大體便是兩個國家邪馬臺國以及狗奴國。
邪馬臺國在北,狗奴國在南,且兩國已相互敵對爭鬥多年。
因此,李基依據著甘寧所確定的航線,初步制定的行軍計劃便是先前往幽州提前存放了大量糧食的港口,然後再往東前往瀛洲攻下一個立足點以保障糧道的暢通。
此行軍計劃無甚亮眼之處,主打的便是一個穩妥。
只是海上航行無疑是乏味無趣的,尤其是船隻留給將士們活動的空間本就有限,更是讓航行的將士們在身體以及心理都在經受著考驗。
只是,李基細細地觀察著公孫瓚偶爾眉眼之間的憂色,以及不時向自己敬酒之時的欲言又止,眉頭不免得暗自一皺。
宴席之上,公孫瓚也是牛飲鯨吞,大口吃肉,絲毫沒有將初見的李基等人視作外人,反而如同好友再聚那般。
“子坤先生,某此前多次與玄德書信,玄德屢屢提及子坤先生有治世定亂之才,聲稱人生之幸莫過與子坤先生相識,今日得見子坤先生,某亦可慰藉餘生也。”
雙方共事相處了數年的默契,讓同樣注意到公孫瓚那不明顯異常的賈詡瞬間就明白了李基的意思。
再加上這個時代的海船極度受風向影響,即便在李基的預警下避過了大量惡劣天氣,但抵達幽州之時也花費了近一個月的功夫。
海船的便捷,讓張飛為之驚歎不已。
旋即,李基暗自向賈詡遞了個眼神。
當然,李基更清楚的是公孫瓚如此親近,主要還是看在了劉備的面子上,並且近年來吳郡與公孫瓚的戰馬耕牛等交易從未中斷,這也讓公孫瓚暗中可謂是大賺了一筆。
隨即,賈詡假借不勝酒力,讓孫策攙扶著自己便先行離宴。
對此,眾人自是沒有任何異議可言。
初見這一位後世名聲甚廣的“白馬將軍”,李基發現他確是如劉備所述的那般豪氣非凡,有著一股幽燕之人所特有的爽朗豪邁。
李基作為此次公孫瓚設宴的主角之一,自是繼續留在宴席之中作陪。
而直至這一宴飲至夜深,除了始終護在李基身旁的趙雲外,眾人皆已有醉意開始漸漸散去之時。
而抵達這一處臨時港口之時,公孫瓚親自來迎李基,並且熱情地設宴款待眾人。
不過公孫瓚這一豪邁的做派,卻是甚合張飛的胃口,以至於兩人可謂是喝得最為興起。
公孫瓚方才捧著一酒盞直接走到了李基的身旁,道。
不過,當重新踏足熟悉的幽燕之地時,張飛的臉上不禁流露出深深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