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种放因為辟穀英年早逝,仲家也因此沒落。
但金子就是金子,即便少了种放的相助,種世衡毅然憑藉朝廷的制度考進軍校,從諸多人才中脫穎而出,從而獲得殿試的資格。
不過因為少年清苦貧窮,進了軍校才開始學習騎馬,馬術上略遜一籌。
種世衡的答卷很簡潔樸實,通篇圍繞「治軍」二字來寫,讓羅幼度感觸頗深,一瞬間想到了昔年的自己。當年自己也是菜鳥一個,不懂軍事,便死抓治軍,在潘美、曹彬的支援下,於淮南闖出了一番天地。
閱完了所有卷子,羅幼度帶著幾分欣喜的道:「今年可是科舉大年!一個范仲淹、一個種世衡,還不足,居然還有夏旺榮、夏遇乞這兩個英傑……這下有點為難了呀。」
他說著將種世衡、夏旺榮、夏遇乞三人的卷子挑出來遞給羅康叡,待他看完之後,問道:「太子怎麼看?」
羅康叡臉上也透著喜意,說道:「這個夏家這對兄弟還真了不得,他們二人的馬射、步射、平射、馬槍、負重、摔跤都是優等,兵部省試,兩兄弟並列第一,此番軍略的表現竟也不輸種世衡。孩兒也不知如何決斷,還是父皇定奪吧。」
他心中是傾向夏旺榮、夏遇乞這對兄弟的,論及綜合能力,兩兄弟的表現確實在種世衡之上。
不過當了二十多年的太子,羅康叡也知進退,欽點狀元這事,還得皇帝決定。
羅幼度並沒有多想,直接點了種世衡為狀元。
羅康叡有些錯愕,卻也不敢多言。隨著年歲的增長,他也有了自己的主見意識,對於自己父皇的個別想法並完全認同,但唯有一點,識人用人這方面,羅康叡是跪著聽從的。自己父皇看中破格提拔的人就沒有一個錯過……
早年給他安排的玩伴,現在一個個都是大虞朝廷的未來支柱。
即便看似荒唐的那個小時候帶著自己玩,跟自己父親不清不楚的吏部侍郎蕭綽,也在位子上展現了超凡的才能。
甚至有人私底下說,蕭綽若是男兒生,入議政廳拜相都大有可能。
羅幼度將文武狀元的名單定下,起身說道:「走吧,去金鑾殿見一見朝廷未來的支柱。」他頓了頓語重心長地道:「為父給你留下最大的財富不是這個江山,而是這些能夠抵定天下的人才。」
如果沒有後世影響,羅幼度八成會從夏家兄弟中選取一個為狀元,但他在這方面開了掛,也理所當然地選擇種世衡這種天賦是可見的人才。
這也是羅幼度最大的優勢,也是大虞火箭式發展的關鍵之一。
他能夠清晰的知道一部分人的忠女幹潛能,從而加以提拔著重培養。
這並不是說他沒有看走眼的時候,相反隨著教育的發展,領地的增多,歷史上許多蒙塵之珠,在他這個時代發光發熱。只是這些都需要一點點地發掘,但呂蒙正、張齊賢、范仲淹、種世衡這些人是不需要發掘的,他們本身就是明珠,能夠提前發光發熱。
至於夏旺榮、夏遇乞也很有潛力,羅幼度亦打算重用,只是與其去賭兩人的潛力,不如將最大的籌碼壓在種世衡的身上。
其實夏旺榮、夏遇乞也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只是並不為羅幼度所知。
夏旺榮、夏遇乞出生於寧夏党項野利氏,原名叫野利旺榮、野利遇乞是西夏李元昊的左膀右臂,西夏能夠成功建國,文武雙全的兩人居功至偉。
三川口,好水川兩大擊破宋軍的戰役就是兩兄弟的手筆。
不過定難軍拓跋李氏早已覆滅,党項野利家臣服於王化,將党項的野利氏改為漢姓,以夏州為姓。
這一切羅幼度自然是不知道的。
提一嘴,野利旺榮、野利遇乞兩位西夏的開國功臣最終死在了種世衡的離間計下。
羅康叡慎重說道:「孩兒謹記於心。」
徐步來到大殿,文武殿試的一眾考生懷著忐忑與激動的心情行禮。
「免禮,平身,都抬起頭來,你們都是朝廷未來的棟樑,朕也不是洪水勐獸,不必如低著頭,將腰桿子挺起來。我大虞的好男兒,要有男兒的朝氣。」
考生們聽了人人都直起了身子,一臉的激昂。
對上那一雙雙清澈勵志的眼睛,羅幼度也滿意地點了點頭,道:「這才是我大虞的好男兒……」
他笑著贊著殿下眾人,說得一眾考生心裡暖暖的。
羅幼度問道:「誰是范仲淹?」
一個帶著幾分青澀的少年郎在眾人欣羨的目光中走了出來:「學生在!」
羅幼度看著自己的偶像,說道:「你的考卷,朕反覆看了幾遍,寫得非常好。朕與太子都是拍桉叫絕,以你這年紀,能有如此見解,但真了不起。尤其是我在你文章中看出了對未來的假象,這點更好。」